《左传》名句及译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左传》名句及译文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第1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第2句】: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第3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第4句】:《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第5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第6句】: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第7句】: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第8句】: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第9句】: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第10句】: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第11句】: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第12句】: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第13句】: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第14句】: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第15句】: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第16句】:过而不悛(quān),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第17句】: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第18句】: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第19句】: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第20句】: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第21句】: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第22句】: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的。

【第23句】: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译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第24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第25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第26句】: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第27句】: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第28句】: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第29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

【第30句】: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关于诗词赏析及译文有哪些推荐

范成大,南宋诗人。秋日二绝(其一)。碧芦青柳不宜霜,染作沧州一带黄。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译文,水边芦苇碧绿,岸上杨柳青青,可是它们一经秋霜,就变成黄色而显得憔悴了。后两句,诗人并非指山川景物,而是指边界的划分,北客指金人,指南宋屈从北金,丧权辱国,苟且偷安,把大好河山弄得衰柳残芦,冷云寒水。横塘(其二)。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扬系画船。译文,春来,江水碧澄,遍野绿色,石桥,朱塔相映辉煌,这两句诗对周围的景色进行了描绘,该诗的妙处是,前两句看似写景,却含有浓厚的情意,后两句抒情,寓情景中却又沉浸着离情,年年送客,四个字轻轻的一点,离情别绪喷涌而出,这种写法,与那些把依依惜别的话说一大堆,更是别具情趣。

刘知幾为什么说唯《左传》及《汉书》二家而已

刘知几(刘知幾)在《史通》中讲:“所可祖述者,唯左氏及《汉书》二家而已。”他的意思是,后代能够很好地继承发扬的史家源流家法,只有《春秋左氏传》和《汉书》两家。由于时代变迁、人心不再淳朴,其他的《尚书》、《春秋》、《国语》、《史记》四家的家法体系已经成为过去,人们再用这些家法等于画虎类犬。后来的编年体《资治通鉴》属于《左传》家;后来的断代纪传体正史属于《汉书》家。

《史通》是中国及至世界的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著作,全书主要评论史籍源流,史书体例,编撰方法及前人修史的得失。“六家二体”是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的核心纲领,是根据史籍的源流家法及其体裁所做的归纳。

刘知几的“六家”为“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 所谓“家”指源流家法,源流指一种传承,家法是史籍旨意、内容、风格、体裁形式的一种综合。

《尚书》主要是以上古的公告命令为主。“盖《书》之所主,本于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于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刘知几认为周朝之后《尚书》的家法就废掉了,汉三国都没有,晋朝出现模仿《尚书》的史书是守株待兔。汉朝之后文章典籍都比较齐备,如果任意削删裁剪,刻意模仿古文,那就行不通了。

刘知几认为,“逮仲尼之修《春秋》也,乃观周礼之旧法,遵鲁史之遗文;据行事,仍人道;就败以明罚,因兴以立功;假日月而定历数,藉朝聘而正礼乐;微婉其说,志晦其文;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故能弥历千载,而其书独行”。刘知几认为孔子修定的《春秋》是弥历千载的圣人之言,自然不会有后来的儒家学者模仿。

刘知几认为《国语》是搜索《左传》之外的各国逸文编纂而成,自然不会有人模仿。

关于《史记》的缺点,刘知几认为,“《史记》疆宇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国家一政,而胡、越相悬;叙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此其为体之失者也。兼其所载,多聚旧记,时采杂言,故使览之者事罕异闻,而语饶重出。此撰录之烦者也”。《史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讨论一个政策时,分散在各处;讲述君臣一时之事,却隔离在不同的本纪列传。还有一些杂乱的奇闻轶事,有时还饶舌。刘知几认为《汉书》的家法比《史记》严整,值得后人学习。

刘知几的“二体”为《春秋左氏传》和《史记》,此处的“体”指体裁、文体形式。用比喻说明:家法是一大家子人的综合,体裁是家中一个人的服饰。家法可以包含体裁,但体裁不能包含家法。

刘知几认为《春秋左氏传》是编年体,“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其缺点是详略不得当。刘知几认为《史记》是纪传体,“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其缺点是存在叙事断离、归类不当的问题。

刘知几的“二体”并不是《春秋左氏传》和《汉书》。(有人因为不了解上述情况而做出的错误判断。)《春秋左氏传》和《汉书》,是刘知几认可的“可祖述”的“二家”。

名句求对: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南暖日摆桃万棵。西凉月影飘百叶,北寒時出香十村。

黄巢写过什么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

黄巢流传于后世的诗总共有三首,最著名的一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一说,相信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出自黄巢这个“反贼”啊。

其实,我最佩服的还真不是这一句,《题菊花》中“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才是真有气势,本来,这菊花就是九月重阳前后才开的,可黄巢偏偏要向天理和自然挑战,今后我要是当了主宰春天之神,非要把这一现象改过来,命令菊花同桃花一样在春天开放,看看,这得有多狂妄,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反映出黄巢敢于向威权挑战的宏伟气魄,与孙悟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倒有几分相似。而事实证明,黄巢也确实实现了他的梦想,只不过自然规律说说而已,任谁也改变不了,但他却建立了大齐政权,并在长安称帝,直接动摇了唐朝统治,加速了唐朝灭亡。

虽然黄巢的最终结局是败亡自杀,但其敢于抗争的精神和气概,却为后人称颂,完全对得住“冲天大将军”这个称号。

黄巢留下的三首诗,前两首都是借花言志,充满“反意”。

【第1句】:《不第后赋菊(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2句】:《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第3句】:《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上联:思前想后读左传书往右翻,如何对下联

上联:思前想后读左传书往右翻

下联:南征北战住西厢兵扎东坡

注:逗个趣,凑热闹哈!!!

鲁迅先生的名句你记得多少

鲁迅妙语名言

【第1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第2句】: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第3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4句】: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第5句】: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6句】: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第7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第8句】: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9句】: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第10句】: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第11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第1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13句】: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第14句】: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第15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16句】: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第17句】: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第18句】: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第19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第20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第21句】: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第22句】: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第23句】: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第24句】: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25句】: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第26句】: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第27句】: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第28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第29句】: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第30句】: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第31句】: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第32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第33句】: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第34句】: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第35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36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第37句】: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第38句】: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第39句】: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第40句】: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第41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第42句】: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第43句】: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第44句】: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你怎么看待《左传》这本书

说起左传,就要先谈春秋。古代凡事以记事为主的史书都叫《春秋》。因为一年里,春和秋是最好的季节,国家大事的决策和实施也都在这两个季节里发生,于事各国史官就拿“春秋”作名了。因为种种原因其它国家的《春秋》都失传了,现在研读的《春秋》只有鲁国流传的那部了。

《春秋》的语言非常精练,一句话就指一件大事或一场战争。一部《春秋》只有一万六千多字,却记录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平均一年只有六七十个字。它以鲁国十二位国君为次序,按年月日记载各国大事,这也是我国第一部按“编年”记载的史书。书中很多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都没有记录,一些词句甚至让人猜不透在说什么,于是解经的著作————传,便产生出来。

现在能见到的“传”有三种:《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合称“春秋三传”,后人研究的大都是左丘明的《左传》。

《左传》全书十八万字,是《春秋》的十倍,内容就是解读了《春秋》中重要的史实。

它的解经方法是叙事,也就是把《春秋》中讲得精简模糊的地方。用详细的事实补充出来。因此,撇开《春秋》,把《左传》看作一部独立的史书,也未尝不可。

“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往右翻”,下联怎么对

上联【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往右翻】

下联【由右至左撰佳作,字向优文】

又联【从淡到浓绘锦绣,颜朝美描】

又联【从早到晚阅华章,字琢句磨】

又联【由右至左誊诗词,字向下填】

又联【从高到低吟诗词,顿挫抑扬】

(也试应几联,望友们斧正!)

(图自网络·友们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