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凯良老师关于瑜伽的经典语录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黄凯良老师关于瑜伽的经典语录

黄凯良老师关于瑜伽的经典语录

  一、教你懂的东西。

  “懂”的概念和程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作为教练,不管是培训还是自学的内容,都应该先消化吸收。只有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能力”,否则,再好都只能是“知识”,或者永远是别人的能力。

  二、体位法是你的工具,不要让自己成为体位法的工具。

  哈哈,自己也曾是体位法的工具,想尽办法只为摆成最终的造型。就算知道每个体式都有其功效,却不知所以然,只千篇一律地背和说。让体位法成为自己的工具需要下功夫,要学习,是深入的;要思考,是用心的。当体位法成为你的工具,才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真正让自己和学员获益。

  三、瑜伽是“控制意识波动”。所以,有意地强压身体是人为地改变意识、造成波动,所以,每次都应给身体留有余地。

  在我们的销售培训里,我都会强调不要跟顾客说“做到自己的极限”,“极限”二字给人的感觉很恐怖,至少是会让人很不舒服的。黄老师的这一理论更有说服力,的确,当我们的身体去向极限,这个过程和最后到达那个程度的身体感觉都是紧张对抗的,从意识上讲,产生疼痛紧张感的同时就已产生波动,而从功效来说,我们都知道极限与功效并无必然联系。

  四、当你对身体施压,若产生痛,就是在提醒你。

  疼痛是信号,好比下雨前一定有征兆一样。我们应懂得觉知身体的信号,去辨认疼痛。如果缺少觉知或不能辨认,那么就更应重视“痛”,在此时停下,这可能就是你当下的“度”,再继续也许就是伤。

  五、经典的瑜伽体式一般适合身体ok的人,而身体有问题的人应做体式的变体。

  很简单的一句话,很高的一个要求。黄老师用了半个上午来讲述这句话,如何判断“身体ok”与“有问题”?教练什么时机来做判断?常见的身体问题有哪些?常用的体式变体有哪些?如何运用?…这也是他时常强调的---上大课是非常难的!因为教室里十几人或几十人的情况各异,如何能让同一个体式适合所有人?还要安全有效!

  六,教练不但要懂得观察学生,也要懂得观察自己。

  黄老师在这里强调的是环境和外界因素对人的影响。人的身体会因天气、时间、饮食、睡眠等产生和出现不同的状态,我们每次的练习都应以此为基础,去调整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所以,不论是自己还是学员,我们都因学会如何去观察和区别。这也是一种教练必备的能力。

  七、不要动一根手指就“吸”、“呼”。

  老师非常形象地模仿一些教练在课堂上频繁说“呼”喊“吸”,大家都哈哈大笑。稍后的练习随意让两个教练带领,才发现这几乎是通病,似乎不说“吸呼”就不会说话了、似乎都爱说“吸”总爱忘“呼”…呼吸与体式是相互配合,度的把握很重要!

  八、口令,应简单而真实。

  老师说,口令最重要是你自己“要相信”!简单,是让会员能在听到口令的同时作出正确反应,不需再去思考或模糊质疑。

  九、好的老师五个体式就可以控制一节课。

  一节好课并不需用非常多和花哨的体式组成,好的教练应给学员这样的正确观念,简单而少的体式也许更适合她们和更有效果。而好的教练怎样用五个体式让学员有好的感受和效果?同时还能兼顾课堂气氛,这是需要能力和经验的。

  十、瑜伽老师应该是不可轻易替代的。

  现实是,瑜伽馆里,时间长的教练很担心被新的年轻的体式好的取代;而新教练最怕的是不被老学员认可;不敢轻易请假,除了职业道德,更多的是怕一离开就回不去…然而出现这些状况大都归结为别的教练的问题、老板的问题、会员的问题,而自己呢?怎样才能做到不可替代?

  十一、我们要做2024年的人,而不是2000年前的人。所以,我们的练习和授课要适合现代人。

  黄老师说祖宗、先辈和大师们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更多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而不是要我们死板地把所有的东西照搬。社会与科学在不断进步,人们的外在身体与内在的心态都在不断变化,而瑜伽要解决人们身心问题就应该是吸取精华,结合现代人特点并融合现代科学。

  他玩笑说“我相信如果那些祖辈大师知道我们很多人完全不动脑子,只知生硬照搬他们的东西,一定会生气的”。

  他还举例,并不一定所有的课都必须以大休息术来结束,如果是中午的瑜伽课,很多人下课要接着上班工作,那可以减少休息术的时间,完全可以坐起来再做几个简单提升精力的体式。

  就像一个教艾杨格的老师分享,艾杨格大师非常严厉严肃,这是他的个人性格,而现在很多教学艾杨格的老师在学习此体系的同时连大师的性格也一同学习模仿了。听后点头大笑,发现似乎艾杨格的很多弟子与一些长期练习教授艾杨格体系的老师大都很严肃少笑的。教学风格是严谨的,但严谨跟笑和轻松不矛盾啊,如果这些老师自己内心愉悦到还好,但老师的面部不放松会员如何放松?而会员们练习瑜伽不光是要解决身体的问题!

  学习经典或大师,都要用心,非常地用心!---去体会其真正想表达传递的是什么?

  十二、黄老师以“能量流”命名的培训,通常还能让大家顺道学习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其它几类瑜伽流派。他会讲“阿努撒拉”的由来和特点;讲“阴瑜伽” 的注意事项,适合人群;讲练习“阿斯汤伽”如何避免受伤,课通过那些练习来修补身体;讲“艾杨格”的私教课程怎么上、怎么宣传推广…一个学生问“冥想”,他说:“冥想就是专注。所以,如果是强迫自己坐得很直,就根本不可能冥想。所以八支法里体式在冥想之前,身体条件具备了,任何状态都可以冥想,吃饭、走路、练体式、说话…”

  “冥想与瑜伽一样,是一种状态,不是摆出个什么样子什么体式就是冥想就是瑜伽了。”

  “不是双腿一盘就是在冥想,就算不练体式,有瑜伽思想也是做瑜伽”

  “要有信心跟着世界前进,而不是动不动跑到山上或森林里,那不是去冥想是逃避”

  “想“冥想”的人,如果能做到忘记“冥想”,就是“冥想”了”

  十三、练瑜伽不要把自己练得不食人间烟火,练得很神秘大家都不敢靠近,而要练得让自己更能亲近所有人。应把自己练得很普通、很自然、很舒服。

  让我想起我的第一节瑜伽课,那是一个喜剧与难熬的经历,让我“反感排斥”了瑜伽两年。我那时是兼职健美操教练,那节瑜伽课的教练是“全才”,健美操、搏击操、拉丁肚皮舞都上。她是非常外向而活泼的,粗旷高亢的声音让她的搏击操课很有气氛。

  那天被她推进教室,希望听听我对她课的意见…结果是---她一开口先把我吓了大大的一跳!如果不是亲眼看见她坐在那里,那个极尽温柔极尖细极慢的声音打死我也不信是她发出的。最重要是,接下来觉得她路似乎都不太会走了,连眼都也好像不会眨了…一节一小时的课我感觉熬了三年,而且像有个东西一直卡在我喉咙让我喘不过气来。

  再后来的结果是,我以为瑜伽课都这一个样,瑜伽老师必须这样!于是接下来两年我“坚信”自己再也上不了瑜伽课,更“坚信”自己做不了瑜伽老师。相信直到现在还有很多那样的“瑜伽教练”给很多人制造着这样的“坚信”。

  现代社会的各种压力已经让“正常人”越来越少,瑜伽是为大家带来健康、为人们减压的,是让更多人回到最初的身心平衡。而一些瑜伽教练片面地理解瑜伽,人为地去神话瑜伽,甚至把自己神话。非常刻意地吃素,或只是四处“说”着自己在“吃素”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刻意地改变自己说话的声音,清一色的慢、轻、尖细…她们忽视自己的感觉学员的感受,当你自己不自然不舒服,就不可能让会让会员自然舒服!

  因此,瑜伽老师更应先把自己练成“正常人”,不要总以“瑜伽人”自居,让大家望而生畏!正常而普通的人才更容易

  十四、若没有有意识的控制,每次都会弯在最柔软的部位。于是软的地方越来越软,硬的地方更硬。

  所以说身体柔软的人通常更容易受伤。而大多数教练是相反的意识,都在拼命地压腿、后弯、劈叉……直到摆出她的教练或书本上大师照片的模样。于是形成了如今很多人对瑜伽的误解之一--柔韧性是练习瑜伽的前提甚至是必备条件。也成为很多人恐惧或拒绝瑜伽的原因和男士不练瑜伽的最大理由。

  老师用一根细竹条比喻,它有几处弯折区,当外界施压,通常先弯折的都是它最软的地方。因为是竹条,如果,频繁这样弯折它这同一处,结果一定是断掉。而我们人的身体呢?频繁地压或弯同一部位,结果会怎样?

  很多教练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从部位来说,腰伤最常见。而通常这些腰伤的教练柔韧性都十分好!

  黄老师在培训中特别强调班达的控制。而有意识地控制腹部的班达进行练习,第一是能让身体快速热起来;第二是明显提升腹肌的力量;第三就是最重要的,能够有效保护腰部,避免受伤。

  在老师看来,天生柔韧性好的教练真是太遗憾了,因为她无法体会绝大多数会员的习练感受,要想成为优秀的瑜伽老师就更不容易!这样的教练,他更提倡要在自己生病时练习(当然是能够忍受的小病)。这时的练习不是为自己,是为会员,为那些身体弱、有状况、柔韧性差的会员练习。这样你有;他们的感受,才知道如何真正让她们获益有效!

  这个问题也让我想到了“极限”,很多瑜伽书籍都说“做到自己身体的极限”,很多人身体力行地去实践着这个“极限”。老师有十九年习练教学经历,但他一直强调,也许是之前身体不好有很强保护意识,他从未把自己压到极限。

  “所以,我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只知道自己的柔韧性很够用,那些好玩的(其实是很高难的)体式都能做。”

  “压下去不难,能下去,但却能控制着不下去才难”

  所以,“不把自己推向极限,懂得并可以控制,警觉性也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