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人生的句子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论语关于人生的句子

【第1句】: 论语里感悟生活的句子说几个《论语》感悟生活的句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吾之於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哈不忧贫.”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泣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泣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第2句】: 论语中有关珍爱生命的句子

《论语.乡党》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记载,充分体现了孔子对生命的关爱。

孔子的这个表现同当今社会现实中的一些冷漠现象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马厩着了火,孔子听说之后所问的是伤了人没有,而不去问马的情况,关心的是人而不是财产,这种人文关怀恐怕是咱们现在很多人没法比的。咱们现在遇到事故和灾难,经济损失是不会不提的。虽然按照规定也有通报人员伤亡情况,但更被关心的还是经济损失,而不是人的生命,这恐怕是咱们现实社会常常出现各种冷漠表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中所说的人,同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人在意思上略有不同。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人,一般是泛指人科动物,主要是生物学的含义。古时候提到人,除了生物学的含义,常常还有身份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人民这个词来解释这个问题。人民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政治意义上的内涵,而是人和民的合称。民是指的平民,是贵族以为具有独立社会地位的群体。而人则是指没有独立社会地位的群体,他们没有户籍、没有权利,仅仅剩下生物学上人的意义,比如奴隶,他们可以说没有作为人的起码权利,但又不能排除出人这个物种之外,因而称之为人。

马在当时是贵族的重要工具和财产,但贵族一般只是使用,不会整天呆在马厩里。负责饲养和管理马匹,整天在马厩工作的人多数是地位低下甚至没有地位的人员。马厩发生火灾,首先会受到伤害的就是这些人,这句话中的人也更多的是指这些人,而不是马的拥有人。

直到人文主义被提到相当高度的今天,人们对于财产的关心程度往往还是远远高于对人的关心程度,一些人甚至在需要对财产和亲人之间作出选择是,选择的是财产。而孔子在那个社会身份等级分明的时代,对于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而社会地位又很低,不被社会所关注的人员表现出这样的关怀,不能不说是十分可贵的。

【第3句】: 《论语》中关于修身养性、学会做人的句子

【第1句】: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第2句】: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即是说做人要正直磊落。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第3句】: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参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这里用松柏比喻了那些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人。告诉我们危难之际,才能见真英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或(借“松柏之后凋”来比喻一种社会现象即面对着利害关系。特别是事变关头,才能真正识别君子的操守,同时也指出为人须如松柏之坚韧刚强,要经得起时间环境的考验。)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评析本段:后为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第4句】: 有关人生哲理的句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言者无 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祸兮福之所 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论语为政)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