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感言文案
祝福女儿硕士毕业典礼的好句子
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会高兴地,可以说,女儿,恭喜你毕业了,这三年我的宝贝女儿辛苦了,也成长了,妈妈很欣慰,妈妈希望我的女儿日后能够开开快乐,工作顺利,事事顺心,不论何时,妈妈都支持你。
祝福女儿硕士毕业典礼的好句子有哪些
你们这些粉的专圞业程度实在不行,基本情况都不清楚啊。
看不下去还是我来一篇爆料大起底。
前世今生的承西 没想到,又在多年以后又得到他的消息,听到他的演唱。
很惊喜,以为再没有机会见到这样一个人,就如他所说的:如果可以,我会将这一切全部抹去,消失在茫茫人海里。
。
。
2006年的夏天,圈里人有了新去处,大家奔走相告,在朝圞阳那边有一个叫飞鸟和鱼的酒吧(现在名称已经没了)开张了,人气不错,特别是夜里十点开始有一些演出节目助兴。
每天的节目开始后,十点二十左右就会准时有名南方来的白净清瘦的小帅哥唱上几曲,开始并不怎么引人注意,都觉得演唱一般。
可一周后,大家慢慢发现这少年选唱的歌曲都很有品味,不论是引吭高歌还是深情小调他都能唱得不媚不俗、清馨雅致,再加上南方小哥独有的细腻柔美,客人们慢慢开始关注他,但他行踪诡秘,不像其他的演员,演完了还会在场子里陪客人瞎闹赚小费,他每次唱完一下圞台,转身就没人了,除了知道他名字承西,没人了解他情况。
我们几位资深的酒友很快就被老板当做了熟客,总有些特殊待遇可以享受,加上老板也是个二十多岁的同龄人,我们很快混得很哥们,每次来的时候有时候老板亲自来陪,相聊甚欢。
有天,承西在台上唱着,我们和老板在挑层上坐着,有人问:这小子是谁啊
老板的眼力不错呢
老板笑着说:这可不是我随便请来的,是我在长沙就认识的一个朋友。
他来北圞京在人圞大听课,正好我要开酒吧,开始生意不好,又没有实力请到太多大牌演员,他就说晚上来帮我在酒吧里唱歌。
开始我以为他说笑的,就好玩让他跟dj试一下音,结果DJ竟然说挺好的,可以用。
于是他就每天来帮忙唱三首歌。
身旁有个朋友是个老玩客,开口就问老板:什么学生啊
都是幌子。
什么价,哥几个出得起。
老板陪笑道:别
我可不敢得罪。
人家真是学生,人单纯。
我刚开始要给他算工圞资结果他还不要,有一段时间他都是为我白唱的。
他说你就当我在这玩儿,唱KTV。
他对人好,实诚,我真是当弟圞弟一样看的,哥几个放过他,别的事情都随意。
看老板说的真切,那朋友也不再为难他,但是对这个歌手,大家是又多了几分好奇和兴趣,那也是我们看到的他最佳状态的一个瞬间,谁也不会想,眼前这个低吟浅唱的少年,正在走上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有时间我就不由自主要去酒吧坐坐,也不为别的,听他唱完三曲就走,他虽然没有自己的原创,也不是培训过的专圞业歌手,但是比起很多上台就装狂、装媚、装妖、装可爱、装自信甚至装圞圞B的演员来说,他的感觉真的很独特,一脸青春的气息,歌声穿透而收放自如,毫不娇柔做作,声音和画面配合起来就是一个词——纯美,极致的纯美。
很多年以后,我们还会记得他的风格,都还记得后来他的圣诞专场“纯美派的西”。
就像我对他的目光一样,很多人也慢慢感受到了他的不同,他在圈里出名了,很多客人都是冲着他来酒吧。
酒吧也注意到了他的价值。
由原先他的单一演唱,变得阵容越来越豪华,开始时加了很多的道具,比如他会坐在从天而降的吊篮上演唱、在升降转台上演唱、在烟花中演唱、在喷泉中演唱,配合他精致柔美的歌声,美轮美奂。
后来伴舞的也多了,快歌慢歌都伴舞,他竟然也开始学着在歌曲中跟着演员一起跳,有时还穿圞插一些与歌词搭调的互动圞情节,边歌边舞、动静皆宜,风格日趋成熟。
到今天,飞鸟和鱼的舞美还是大家很熟悉的名人,圈里很出名的造型师,由于他造的妆容都很魅惑夸张,都叫他“魅 族”。
很多人都喜欢他做造型,因为很出味,很容易让大家眼前一亮。
但是李承西的造型从不依他的意思,他不喜欢那种太过娇圞媚的妆容,总是挑演出服中最不起眼的、简单的,总是告诉魅 族,我要最简单的发型。
不过他挑东西很有品,偏好羽毛、绒一类的材质,色泽上喜欢协调色。
一次,我亲眼见他把一套普通演员的带银色亮片的白色小西装和一条女装的蓬蓬纱白色芭蕾短裙搭在一起,变成了一套很时尚别致的演出服,配上白色礼帽,略施一点粉底眼影后,一登台就惊艳全场,高贵得像王子一般。
他慢慢红了,捧场的人也多了。
这样的情况和环境对任何人都是一种诱圞惑,他的独特气质会被这种复杂的环境改变,很多人到那时候就很快没看头了。
然而我没有想到的,他仍留着那份独特感,骨子里透出的清高。
白天上课,晚九点半来,十点五十准时离开,每周排演三次,不跟任何接近他献殷勤的人多说话,不收受任何小费,不喝酒。
特别是老板还告诉我要给他加钱,从原来150元一天加到300元,他没肯,他说:我就一业余的演唱,不砸场子就不错了,多了受不起。
然而他是不会砸场的,他对任何事情的认真劲让人佩服。
看到过他的一场彩排,他虽然只要在演唱中穿圞插跟伴舞合几个动作,却在两个多小时中没有停下的跟大家一起练完整个舞蹈,编导叫他有些部分不用练,用不上,他却说,没关系,如果演唱中圞出现意外忘词可以利圞用这些段子补救。
他从来不像其他人那样随意演唱,总是很认真的核对每一个词每一个音。
这个对很多专圞业歌手都是苛求,但是他说,我是个非职业演唱者,只有相信和尊重原作者才能演唱好。
他认为自己没有专圞业训练过,所以不愿意改动原作。
在舞台上他自己觉得表现稍有误差,他都会自动加唱一段小曲,以显示对客人的尊重。
对专圞业工作的敬重和谦逊是他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他最后成为了京圞城圈内最受欢迎的 同 志 歌手的原因。
他的演唱越来越火,唱功也日益圞精进。
他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每天订死三首曲目,他学会了根据场内人数的多少、气氛、客人的不同类型而临时决定每天的中场歌曲。
他一般演唱当时港台流行歌曲,后来也有怀旧一点的歌曲,迎合更多年龄层次的客人口味。
有一天,酒吧里来了一批台圞湾客人,他唱完第二首歌,突然轻轻打了个手势,DJ把音乐停下来,灯光也暗下来,他开始用闽南语清唱“望春风”的一段,他表情安静、气息柔和,大家都安静下来,只偶尔听得见碰杯的声音。
一曲唱必,台圞湾客人激动的鼓掌,不停地用闽南语说再来一首、再来一首。
他破例又唱了一首邓丽君的“爱人”,这是他演唱转变的一个开始。
一天他刚结束演唱,一位客人在他没有下圞台赶上前去,对着台前的DJ说话,当时场内声响很大,他说了几遍都没人听清。
这时李承西注意到他,回头停在了台上,并示意大家安静。
那位客人对李承西说了一句含糊不清的中文,李承西马上意识到了他的语圞音,和他交流起来,出人意料的是,他改用了流利的日语。
对话的意思大概是那人拿出小费请他再演唱一首,他婉拒说:后面的演员也准备得很精彩,如果要我继续延长时间会让别人失去表演的机会,请您为他们加油,如果明天能来,我将给您特别的惊喜。
说完,他深深的行了一个日式大礼。
他拿着话筒轻声说日语的声音很美,虽然很多人听不懂,但仿佛看到了一个日本漫画中走出来的白马王子,那些原本肤浅的认为李承西只是个简单的卖唱者的客人都很惊讶,原来这个南方小帅的瘦弱身圞体里的学识和才华是那么多人不能企及的,他的气质里透出一种无比吸引人的神秘和厚重。
第二天一入夜,那个日本客人果然和他的几个朋友坐在离台口最近的位置上,等待着他的演出。
演出开始了,灯光闪耀,他如约出场,三首曲落,并没有与往常有什么不同,一切很完美。
突然,大屏幕上出现了日剧“我是一个丑女人吗”的片段剪辑,那首经典的日本知名女明星松田圣子演唱的主题歌“ 大 切 なぁなた ”响起,放完松田圣子第一段原唱,DJ把声道一转,舞蹈演员出场,他开始合着节奏载歌载舞,并用日文字正腔圆的接唱,台下观众恍然大悟,爆发出激烈的掌声,几个日本客人还兴圞奋的对他竖圞起拇指,跟他一起起舞。
这首在日本流行很广的女声歌曲,经过DJ的细心编排,使他和李承西的风格十分契合,也许在彩排的时候DJ就发现李承西的翻唱与原唱的感觉接近,甚至更好,他又巧妙的安排前两句是原唱,对比后来他更加出色的接唱。
“大切なぁなた”就是大家后来熟悉的中文名为“最重要的你”的那首歌,这几个日本客人不会想到,他们的一个意外之举影响了他后来的整个演唱经历,造就了李承西名誉京圞城同志圈的真正的辉煌。
从第一次偶然尝试翻唱女声歌曲邓丽君的“爱人”,到“最重要的你”成功上演,他在风格上的一再突破被大家认可,以至后来他翻唱了一系列女声歌曲都广受欢迎。
他与一般男生翻唱女声的方法不同,不是按照别人那样降八个阶用原始伴音,也不是像那些反串演唱一样完全女声,他只在原音上降两个阶演唱,高音部分真假音结合。
这个不同的方式使得他的唱腔上基本延续了原曲的曲调音高和发音特点,又在声线上听得出是男声的演唱,做到了形不同而神相似。
这样的演唱很多时候会让人错觉,也充分用上了他声音的优势。
细心的观众都注意过,他天生几乎没有喉结,高音部分十分悠远婉约,特别是他翻唱的一些邓丽君曲目中,人们会恍惚看到他男性的身圞体里会出现不可超越的邓丽君传圞奇。
那首“ 大 切 なぁなた ”也就是“最重要的你”创造了神话,连续点唱的最长记录是8场,编排也每每出新,最多的时候伴舞达到20多人,声势逼人。
其中有一句歌词这样唱道“你是我的那个他吗
”,这句词在歌中四次重复,每一次他把手身出来指向场中一个方向,那个方向的观众会集体起身用日语回答“是
”,可见受欢迎曾度。
后来他翻唱的“日不落”也达到了这样的高度,一度有人用蔡依林的英文名叫他。
夜里,他是众星捧月的闪耀明星,上妆以后魅力四射,举起话筒楚楚动人;白天,他确是莘莘学子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位。
有白天见过他的人都说,见过学生李承西的人才认识真正的李承西,背个书包,戴上一副秀气的眼镜,气质恬静,十分朴素,举手投足都是个没长大的率真的孩子,完全判若两人。
由于长期要化妆,脸上皮肤不太好,笑起来很甜。
他不爱浮华是人尽皆知的,那个时候选秀节目横扫大江南北,人人都说,以他当时的状态上圞任何一个比赛都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很多媒体人都是圈子里的,也知道他,有人给他安排上节目,可他从不在意别人给他推荐这些,全部拒绝,说:演唱是不是我的专圞业,也不是我的事业,让那些辛苦学习过的人去展示吧。
尽管他拒绝参加节目,大家还是都知道他在很多方面是人才,在声乐方面是天才。
他奶奶当年就是上圞海歌唱名伶,民国时期录制过不少黑胶唱片,妈妈也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都很出色,遗传音乐细胞植根于他的身圞体圞内。
他这样一个多面体,优雅而神秘,让更多的人为他着迷。
当时还没有现在的“十二帅”,那时候圈中名人中最红的四个帅哥叫“京四少”,他们四个人都喜欢上了李承西,却没有一个成功得到机会,碰一鼻子灰。
有天四少中排第三的查少爷到了酒吧看表演,姓查的不愧祖上是旗人,一副纨绔弟圞子的德行,提着酒杯子跟着李承西一路到了化妆间,李承西应对的也很有意思,在场的人说当时仿佛看了一出精彩的清代古装剧“名伶抗恶圞少”。
查少爷迎上前去,急着要自我介绍,还没来得及开口,李承西回身一颔首“今天谢谢三爷捧场”。
查少爷一惊,没想李承西认识他,更没想被他叫做三爷。
现场大家都笑得抱肚子,没等他会过神,接着李承西说:这种地方,三爷不该来。
查少爷定了定,说:特地来看演唱,顺便想请个饭,请赏脸。
李承西提起东西,阔步向门口走去,一路说:三爷身后彩云追月,何必独中下里巴人。
查少爷一连三个回合被他弄得脸红一阵白一阵。
称作三爷,是说他差了辈,说不该来换装间,是说他没规矩,说身后彩云追月,是说他平日沾花惹草。
现在看来,李承西后来的时间也不是那么不懂风情,起码他先前就认识四少。
但后来据说真让查帅哥退却的,确是李承西的才情,查帅哥后来有次喝多了自己说:这样的人,才学礼节样样好,知进知退,就凭他那句“彩云追月,下里巴人”已经让我有了那种一看就喜欢却又不敢侵犯的感觉。
李承西不喜欢四少,不是他们不够帅配不上,他挑人挑的是感觉,有一个人他就一直情深意重的守着。
在他的演唱红火的同时,网络上爆出了有关他的一本书,书名叫“昨夜长沙”。
说的是他与从事模特职业的男友从长沙开始的恋情故事,细腻温情的故事感染着大家,也助推着他的人气。
开始,那个对象是谁一直很模糊,他就是因为不想影响那个人的职业形象而断了跟他的联圞系,更不会随意提起他的身份。
不过,总有些人还是知道,一个叫杨斌的人频频进入大家的视线,但是他的真名是什么没有人打听到。
他们越是遮遮圞掩掩,最后就爆发了。
一天,他的歌唱得轻,声响不大,音响没及时跟上,结果有个好事的观众开玩笑的写了个牌子,乘着酒性一边起哄一边亮出六个字“斌妃子,大声点”,大家看懂了以后都跟着一起喊“斌妃子、斌妃子”,李承西一听明白就惊了,一下子花容失色吓得一段都没了词。
至此,为了成全感情和事业,他就开始彻底放弃了跟杨斌一起的想法,这也是他后来再没有感情生活和一切痛苦的根源。
他的故事太多,几天都说不完,现在网上关于他的消息也少得可怜,估计也是这些年他努力清除的结果。
因为,在当年,身在云端里的他是那么的孤独,没有人理解,人们慢慢开始用金钱、嫉妒、勾圞心圞斗圞角、巧言令色包围着他。
记得一次这样的事情,有一名观众喝醉了,拿着酒瓶要去敬李承西酒,走到跟前就摔了,手磕出了血,李承西后来自己掏钱叫的救护车,他说:站在台上,我就是为每一个客人服圞务的,包括照顾到他们的安全。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有情有义。
后来,有很多谣言却说李承西是当时看上了那个人,送医院是个幌子,认识了以后,后来还跟他频频出入酒店。
关于这样的故事后来还有,还要离谱,让他伤心。
随着谣言的缠身,他走到了那个传圞奇演唱故事的顶端,也是尽头。
一直不好怎么跟叫做哥哥的老板开口说走的他,随着学习结束,必须回长沙了,这样的一个理由再好不过。
经过再三的劝说,他只答应了最后做一个专场演唱。
圣诞节是个重要的日子,海报漫天飞来“圣诞我有李承西”“纯美派的西演唱会”,热火朝天的准备和演练,观众们伸长了脖子的等待,他的出场却单调得所有人都没有反映过来。
这天的他,就坐在观众席里,他第一次抱起了吉他,他指着那个小小的舞台,慢慢的说到:平时,我都是站在那里,今天的我累了,想在你们中间,感受下仰望舞台的感觉。
这时,他轻声的弹唱起了他第一次登台时唱的那首歌——恋曲1990。
后来的一切都是最盛大的,灯光、音响、编排,一切都是配得上圣诞的盛宴,几乎是回顾了所有他那些点唱率最高的歌曲,大家在狂欢中享受着节日的喜悦。
最后一曲终了,他又一次返场致谢:我一直都在唱,唱大家喜欢的歌,但是,我还有一首内心的歌,今天很想带给大家。
接着,他唱了那首DON"T KNOW WHY,不过歌词全部被他改动了,中文的,这是他第一次改动歌曲。
他是在演唱内心的期待和无奈,有一句歌词:即使知道会结束,我仍会开始,虽然会有痛苦,但我知道你不会让我独自痛苦。
最后谢幕时,他才宣布这是他的最后演出,大家哗然,他说:再见了,我爱你们。
走下这个舞台的同时,我希望你们把我完全忘记。
如果有一天,哪位看见我和我的爱人拉着手,走在茫茫人海里,请你不要招呼,只在心里默默的祝福我。
谢谢!他长久的鞠躬后,绝尘而去,只留下从此京圞城无歌姬的轻叹。
。
。
。
。
。
小品开锁台词
小品:《新闻人,郭冬临、周 郭冬临:我看到人跳下去没影了,一个下去没影了,我也就跳下去了。
周涛:你不知道你不会水呀。
郭冬临:我是下去以后才知道的。
周涛:大伙说他是不是这种人。
郭冬临:这个时候大家就不要互动了。
小品:《开锁》,黄宏、巩汉林、林永健、董卿 黄宏:把钱锁起来,就一把钥匙,媳妇还拿着,一把手一把手就是这么来的。
黄宏:女同志,女同志呀,结婚之前要财礼,结婚之后要理财呀。
黄宏:结婚照也可以有假。
林永健:网上都可以做,你的脑袋可以给俺,俺的屁股可以给你……唐太宗还可以跟布兰妮搂在一起…… 巩汉林:现在两口子不一定住在一起,住在一起的不一定是两口子。
林永健:原来一把钥匙只开一把锁,原配,现在好几把钥匙都可以开一把锁,乱配。
内容:《开锁》说的是件小事,咱们普通老百姓都有可能遇到:结婚纪念日这天,黄宏想给老婆来个惊喜,筹划着要办个浪漫的烛光晚餐,可他的钱都被“一把手”董卿给锁到箱子里了。
于是,黄宏把专业开锁公司的林永健喊到了家里,因为身份证、户口簿也在箱子里,黄宏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业主身份,林永健 打死也不愿替他开箱子。
黄宏只得请物业公司的经理巩汉林来为自己证明,没想到这个来“帮忙”的却帮起了“倒忙”…… 搞笑台词 黄宏:人逢喜事心欢笑,老夫妻兴拍新婚照,穿上婚纱燕尾服,就等于新被面裹着老被套。
大家看一下,现在的照相技术简直太高了,你说我媳妇长得体形跟肥肥似的,拍出来的照片愣像董卿。
…… 黄宏:喂,开锁公司吗
我是110啊,不,楼上110房间。
我想开锁。
现在的社区服务真方便,要开锁找开锁公司,要搬家有搬家公司,不过小偷也更方便了,不用自己动手干了,打俩电话这事全给办了。
林永健:大哥,开锁啊
请出示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
黄宏:(指着婚纱照)看这是我本人不
林永健:是。
黄宏:这是我老婆不
林永健:不一定。
黄宏:不是我老婆,我俩能搂着照相吗
能这么亲密吗
林永健:大哥,这说明不了什么,在网上,你的脑袋贴给俺,俺的屁股贴给你,布什和杨贵妃接吻,秦始皇愣是和布兰妮小甜甜睡在一起。
…… (黄宏找物业经理巩汉林上来) 黄宏:我想给媳妇一个惊喜,但钱锁箱子里了,开锁的不信我是这家主人,请您过来证明一下我的身份。
巩汉林:没问题,请出示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
黄宏:你不认识我啊
那你每天给我打招呼,嗨嗨的。
(指着婚纱照)我俩不是两口子能住在一起吗
巩汉林:现在的两口子未必住在一起,住在一起的未必是两口子。
…… (黄宏一生气,拿锤子把箱子砸开了) 黄宏:你看看,我的身份证、结婚证、房产证、独生子女证、绝育证、煤气证、自行车证、三轮车证、摩托证、汽车驾驶证、下岗证、上岗培训证、医疗保险证…… 林永健:大哥,俺给你开锁。
黄宏:晚了,汽车撞墙你知道拐啦,股票涨了你知道买啦,犯错误判刑了你知道悔改啦,孩子长大了你开始喂奶了。
关于海的伤感句子
海浪被礁石打成碎片,像玻璃一般很残忍的破裂开来,明明是碎了的声音,还装得那么动听……于是贝壳做的风铃哭了……想你的海风吹得更加猛烈,心像被苦涩的海水一遍遍冲刷,原来,你的离开,就是苦到涩,永远也挥之不去的记忆……关于你的回忆,像发丝一样从指尖滑过,抓不住,握不牢,但是有清晰的存在着
财务工作方面正能量句子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虽然我们工作多,但是我们工资低啊。
工作中成功的秘密在于每天比别人多付出一点。
对待平凡的工作要用不平凡的态度去面对。
让生活变得快乐的直接方式就去好好的工作。
儿子考上研究生的祝福语
读研不仅身体上可能有些辛苦,更重要的是内心可能对毕业时不时出现焦虑。
目前国内高校的学术氛围并没有特别好,一些报道您应该也见过。
不能保证碰到的导师一定学术能力强,甚至不能保证导师人品一定过硬。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祝福应该是:儿子,不管接下来几年有多少酸甜苦辣,你都要快乐,家人永远在你身后,有什么事要记得告诉爸妈,常回家看看。
狗枯脑茶的作文
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
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
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林语堂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林语堂作品部分经典语录
【第1句】:爱春天,但是太年轻。
我爱夏天,但是太傲气。
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但是略带忧伤与亡的预兆。
【第2句】:光照上秋日的林木,其容貌枯白而沉思;落照的余晖照上秋日的林木,还开怀而欢笑。
清晨山间的微风扫过,使颤动的树叶轻松愉快地飘落于大地,无人确知落叶之歌,究竟是欢笑的歌声,还是离人的眼泪。
【第3句】:个人回顾他一生,也许会觉得自己一生所作所为已然成功,也许以为还不够好。
在老年到来之时,不管怎么样,他已经有权休息,可以安闲度日,可以与儿孙在亲近的家族里,享天伦之乐,享受人中之至善的果实了。
——
【第1句】:
【第2句】:3句录自《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
【第4句】:错,在这个世间是委实有泪的,问题只是我们在什么事上流泪而已。
世上有欢喜的眼泪,哀愁的泪,爱的泪,宽恕的泪,母子间离合的泪。
有的人听了一个令人作呕的感伤故事会流泪,有的人则对真正的美与仁慈流泪。
但无论什么人他感到要流泪的时候就尽管流他的泪吧,因为我们在未有理智之前本是动物,而流一点眼泪,不论是宽恕的泪,可怜的泪,或因真正的美而感到欢喜的泪,对于他总是有一点好处的。
——《看电影流泪》
【第5句】:是凡间纯洁的象征,在采制烹煮的手续中,都需十分清洁。
采摘烘焙,烹煮取饮之时,手上或杯中略有油腻不洁,便会丧失美味。
所以也只有在眼前和心中毫无富丽繁华的景象和念头时,方能真正地享受它。
和妓女作乐时,当然用酒而不用茶。
但一个妓女如有品茶的资格,则她便可以跻于诗人文士所欢迎的妙人儿之列。
——《品茶和交友》试谈林语堂的闲谈散文 林语堂在《无所不谈》中的《闲话说东坡》、《记纽约钓鱼》、《记游台南》和《论西洋理学》等,最体现开放的丰富和舒展的美丽,也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与上相关,林语堂的散文并不讲究整体构思,也不理睬章法或写作规则的权威。
他认为:“八股有法,文章无法,文章有法,便成八股。
”⑦正为此,林语堂欣赏金圣叹的《水浒传序》。
该序开篇兜头一句:“人生三十未娶,不应更娶;四十未仕,不应更仕;五十不应为家,六十不应出游。
”突兀而来,完全是感兴之言。
而全文慨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大谈朋友聚谈之乐,与《水浒传》并不搭界,借题发挥而已。
有人肯定要指摘金圣叹文不对题了。
可文不对题又有什么要紧呢重要的是作者淋漓致地发抒了自己心头涌动着急欲出口一吐为快的人生感悟。
也正因为憎恨“规矩”,林语堂觉得奇怪,像金圣叹这样的通达之人和不羁之才有时也会犯糊涂,不知不觉地困倒于章法句法之下不能自拔。
他写道,金圣叹批书专门替作者算一抑之抑,一结二结,并满口“妙哉,妙哉”,真是矮子摸大象,摸不着头脑。
⑧林语堂同时指出,文章的起承转合等等,循文思自然的波浪涌现而成,其千变万化,犹如危崖幽谷,深潭浅涧,毫无匠心的经营,而因缘际会,自成其曲折崭岩之美,不是明堂大庙营造法尺所可以绳范的东西。
故林语堂的散文一篇有一篇的格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千姿百态。
结构大多很随便,也找不出起伏、勾色、呼应等的痕迹,只流动着自然的韵律,散发出粗朴的气息。
这是属于林语堂自己的气息。
它以真情和独见,构成了林语堂的“个人笔调”。
林语堂的自由写作态度与梁实秋恰好相反。
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得不止,这是苏东坡的话,林语堂衷心认同。
梁实秋则以为此是“才人高致,非常人所能企及”。
又说,徐志摩为文,尝自谓跑野马,属于“下笔不能自休”一类,虽然才华横溢,究非文章正格。
⑨林语堂要作文如谈话,梁实秋要谈话如作文。
梁实秋甚至认为谈话也要严谨,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
他批评道:“写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谈话而知剪裁的人就更少了。
” 谈话也要剪裁,在林语堂听来简直不可思议。
所以林语堂是主张打破桎梏而无遗的表现主义者克罗齐(BenedettoCroce)的信徒,梁实秋是新人文主义者白璧德(IrvingBabbit)的信徒。
白璧德讲“文章纪律”。
难怪梁实秋的散文篇篇笔法老到,结构精严。
这自然也是现代散文可有之一格。
但梁实秋又将作文的规矩强调得太过了。
郁达夫引述过梁实秋发表于《新月》上的一篇文章的一段话:“近来写散文的人,不知是过分的要求自然,抑过分的忽略艺术,常常的沦于粗陋之途。
无论写的是什么样的题目,类皆出以嬉笑怒骂,引车卖浆之流的口气和泼妇骂街的口气都成为散文的正则。
像这样恣肆的文字里面,有的是感情,但文调,没有。
”郁达夫反问道:“难道写散文的时候,一定要穿上大礼服,戴上高帽子,套着白手套,去翻出文选锦字上的字面来写作不成”语言运用上很“恣肆” 林语堂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很“恣肆”的,敢骂“他妈的”,常称“狗领带”。
他曾说,“泼妇骂街,常近圣人之言。
”(《烟屑四》,《宇宙风》第六期)正是语言运用上的不忌俗,不避俗,使林语堂的散文更接近了闲谈的口吻。
林语堂十分看重俗语、方言中那些有生命力的因素,他多次谈到《红楼梦》在俗语运用上的巨大成功,笑有些现代文人连袭人紫鹃都不如。
他的文章中,“这会儿”、“转念头”、“下劲”一类的词语俯拾即是。
另外,林语堂的文章或庄谐并出,或假痴假呆,嘻笑调侃,幽默百端,这也是非“正格”的证据和闲谈式的标志。
林语堂的闲谈散文虽无章法的讲究,在艺术表现上却常常有动人之笔。
那也出于自然天成,如蚁蛀木偶尔成文罢了。
又如超凡入圣的庖丁解牛,处处无所用心,又处处神出鬼没。
我读林语堂的《又来宪法》(《披荆集》),越咀嚼越觉得标题中那“又”字用得很扎实,只此一字,就将国民党的惯于搞专制独裁又惯于玩政治花招的本来面目,以及作者的不满和轻蔑,统统传达出来了。
以往已经炮制过宪法,现在再来,所以叫“又”。
不断地起草和通过宪法或其他也叫“法”的玩意儿,又总是使这些纸上的玩意儿仅仅成为玩意儿,婊子当了,牌坊也立了,于是,所谓“中华民国”终于还是“中华官国”。
林语堂发表于《人间世》第十三期的《怎样洗炼白话入文》谈到《红楼梦》的用字,一处举“你又在跟前弄鬼”为例,点到“又字亦系传神字”。
一字千钧的例子在林语堂的散文中比比皆是。
发表于《论语》第三期的《断烂朝报》开头:“冬,十月,考试院长戴传贤嗾开仁王护国法会于都,斋主一百七十三,中央委员十人与焉。
”这段颇具“春秋”意味的话中,那“嗾”字最见精神。
“嗾”者,使狗也。
于是将戴的险恶和跟着起哄者的愚顽一股脑儿都扫进去了。
清魏源《圣武记》也用了这个字:“马阮嗾国安执监国以献,监国脱走航海。
”梁实秋《国庆日感言》:“辛亥革命时,我十岁。
……翌年正月十二日,袁世凯嗾曹锟兵变,平津惨遭劫掠,此为余身受之第一次打击。
”林语堂的散文长于用描写性语言置换抽象议论,如《〈新的文评〉序言》(《大荒集》)中的这一段:“可怜一百五十年前已的浪漫主义的始祖卢梭,既遭白璧德教授由棺材里拉出来在哈佛讲堂上鞭尸示众,指为现代文学思想颓废的罪魁,并且不久又要来到远东,受第三次的刑戮了。
”所谓“第三次刑戮”,指梁实秋将吴宓等人翻译的白璧德论文编成《白璧德与人文主义》在中国出版之事。
林语堂还常常在议论中插入比较完整的形态、动作描写,甚至插入整段人物对话或故事情节。
他说到西方人饮食习惯的可笑时写道:“他一手勇敢地捏了叉,另一手残忍地拿了一把刀,自己关照自己说,他这是在吃肉了。
”又如:“小报出面说心坎里的话,搔着痒处的话,由是而乱臣贼子惧,附耳相告曰:小报在骂我乎小报在骂我乎” 《关睢正义》(《无所不谈》)的结尾最妙,那是一个完整有趣的生活细节。
林语堂作文好比喻,且总是那样新奇而入骨。
他说有一类文人一肚子骚气,所做的文章读来如窑姐苦笑。
又说文学如土木两作,必有本行术语,到了相当时期,这些术语仿佛有自身的存在,匠人不复能经营土木修桥造路,只对这些术语作剧烈的争辩;又由术语分出派别,甚有据某种术语以巧立门户者。
我们的许多“文艺理论家”,真就是那种只懂得术语也只会玩“术语”空手道并玩得津津有味的匠人!林语堂的散文惯于罗列,且往往将一些似乎不搭界的东西扯到一起,带出其特有的幽默。
林语堂的对比总是意味深长:“德国民众能够宣誓效忠上帝和希特勒,但是如果一个英国的纳粹党宣誓效忠上帝和罗素,罗素一定要惭愧得无地自容。
” “美国有的是恶劣的音乐,可是又有很好的收取音乐的东西。
”林语堂有时话讲得很俏皮而格外耐寻思:“在艺术上,有一种现象便是:许多日本人的东西是可爱的,而很少是美丽的” ,“中国有宪法保障人权,却无人权保障宪法。
”林语堂还能在恰当的地方用上个典故,使文字顿然生色。
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圣者语而不论,智者论而不辩。
不能语者作论,不能论者作辩。
语是论之精华,辩是论之糟粕。
”中国古代典籍中,《老子》和《论语》为“语”的典范。
那一条条的语录,字字珠玑,如夜明宝珠,单独一个,足以炫耀万世;又如半夜流星,忽隐忽显,不知来源,不测去向。
林语堂认为后人失了“语”的天赋,才好论辩,将文章写得越来越长。
语和论的区别,在于前者直陈观点,直下判断,不依靠演绎、归纳,不依靠逻辑。
辩为论之一种。
不过一般的论只关心自身的逻辑圆满,辩则还要发现和攻击对方的逻辑缺陷。
林语堂重语而不重论,对辩则极端轻蔑,深信道家辩之无益的告诫。
可以说,语而不论也是他30年代以后的有意识的努力,到了《无所不谈》,这种努力的成效亦更明显。
《无所不谈》多的是这类文章题目:《说高本汉》、《谈伏尔泰》、《闲话说东坡》、《说乡情》。
《谈钱穆先生之哲学》的结尾处,林语堂称自己“不揣浅陋,写了一点私见”,“拉杂书来,只作为谈,不作为论”。
其实,林语堂在《无所不谈》的自序中已经说明了该书的写作原则:即有意见,以深入浅出文调写来,意主浅显,不重理论,不涉玄虚。
“谈”的亲切、随意前面已经说到了。
这里要点明的是,“谈”中就有“语”在里头,但“语”突出的是“谈”与“论”相对的非逻辑、非理论的一面。
林语堂的散文直写胸怀,直陈见解,而且只是一说为快而已,并没有竭力向人证明什么的执着,更看不到想使自己的所说成为无懈可击的“学说”、“真理”的企图。
文章观点层出不穷,从不需要什么理论根据,不需要什么“主义”到场,且多为一点即明的常识和常理。
表现上绝不引经据典和搬弄概念术语,而借重大量鲜活的材料来浮现自己的见解,那是故事、诗词、史实、掌故和生活经验、生活细节等。
前文提到的《思孔子》夹叙夹议地引出孔子入哭旧馆人之丧后又自愧“涕之无从”、鼓瑟戏弄孺悲、闻人称其丧家之狗欣然自喜等奇行以及孔子那些形态毕现的骂人语、自嘲语、晏居闲谈语、应付小人语,将一个个性鲜活的孔子托了出来。
语而不论源于林语堂对理论、逻辑的可靠性的一贯的深刻怀疑。
这智慧使林语堂重视观察现实人生,写出来的文章远离大道理和潮流思维,接近实际而有奇气。
文章最难得者,一是骨气,一是奇气。
前者为独立人格之产物,后者为独特思想之产物,但两者又无法分开。
林语堂的散文呼唤常识、简朴和真正的中道精神的回归,推崇原儒独特的人文主义,揭示中国文化的阴柔品格,指出中国道家的节制、无为等观念是现代西方文明疯狂的对症药,等等;他在30年代就坚决批评我们现在事实上还在奉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还有反复强调法治的意义。
这在现代作家中,并不多见。
在林语堂的闲谈散文里,我们随时可以读到一种言简意永的句子,那是奇气的结晶体:“文无新旧之分,惟有真伪之别。
”“赶热闹者只是末世并非盛世的点缀。
”“行动而没有思想也许是愚蠢的,可是行动而没有常识却常常会结果悲剧。
”它们来自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体悟、妙悟。
读书人最不容易做到的事,林语堂做到了,所以他又那样近情,拒绝极端、道学和教条,为一般背书本认理者所难及。
他知道何为生存真实,何为学者无谓的奇谈,出言平正通达。
林语堂的闲谈散文不仅思想独异,发论近情,且涉及广泛,知识丰富,大到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小到抽烟、喝茶、买东西,真是无所不包,笔触贯通中外,纵横古今。
具体到一篇文章,则放开手脚,上下勾连,集中起一个高密度的材料群,知识群。
林语堂读书多,博闻强记,先有学者的学问功底,所以能谈,耐谈,而一谈辄灵光焕发,左右逢源。
他那些谈文化的散文,知识量更大。
林语堂的闲谈散文充实腴厚而能以平易出之。
语言上朴实无华,不堆砌,不追新,除了30年代那些为实验而作的语录体、文言体,都干净质朴,口语化程度很高。
如前所说,表达上也只用传统平常的手法,不玩“现代”花招。
文章充实容易,平易难。
林语堂说:“凡是学者文章艰深难识,大半在搬弄名词,引经据典,深入而未能浅出,只掉书袋而已。
此乃学问有余而识不足之故。
见道明,事理达,得天地之纯,自然可以说出浅显易明的道理来。
”同时又说,到了道理熟时,常常不必走大路,可以操小路,过田陌,攀篱笆,突然到家,令同行的人不胜诧异。
其实,闲谈体就整个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
亲切有“我”、漫不经心、语而不论和厚实平易再加上与之相联系的很高的知识文化含量、超越的观念、过人的智慧以及较为恬淡的心境、闲情逸致和浓浓的生活趣味,融成了林语堂闲谈散文的整体风貌。
它反映了一般闲谈散文应有的共同要求以及文学陶情、消遣、启人心智等另类功用。
它以闲适为主调。
“闲适”是对“娓谈笔调”、“个人笔调”等等的总括,也是一切闲谈散文的基本美学特征。
此特征使闲谈散文区别于战斗的那一类,也区别于感伤颓唐或偏于热烈抒情、幻想的那一类。
林语堂曾认为,“无论题目是多么严重,牵涉到祖国的惨变和动乱,或文明在疯狂政治思想的洪流中的毁灭,使人类失掉了自由、尊严,和甚至于幸福的目标,或甚至于牵涉到真理和正义的重要问题,这种观念依然是可以用一种不经意的、悠闲的、亲切的态度表现出来。
” 这话可疑。
面对巨大的灾难或极端的丑恶,有良知的作家不可能保持闲适的心境,运用漫谈的笔调去写作,而只会代之以激愤、狂怒和义正词严的声讨。
这也就是闲谈散文和闲适笔调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有些不合时宜和不得不自处边缘的道理。
事实上,林语堂自己的闲谈散文就有其取材范围,谈文化和人生哲学的多,讨论社会一般问题的多,并不涉及大奸大恶。
当然,这类散文仍有其价值,它不可能不存在,亦不可能成为唯一存在。
“五四”以来的现代散文,一开始就受到英国随笔(Essay)或者如郁达夫说的“英国各散文大家所惯用的那一种不拘形式家常闲谈似的体裁”的影响,又与中国传统的笔记、小品,尤其是主张独抒性灵、信手信腕的晚明小品保留着较多的联系,故而自然显出那样的旧又那样的新(周作人评论)的面目,且在体裁、笔调十分多样的前提下,一种写得更加自由、更加接近聊天的散文在“五四”和“五四”以后出现并成熟起来就势在必然,鲁迅、周作人、陈西莹、梁实秋、张爱玲、梁遇春等人的散文都带相当浓厚的闲谈味。
但鲁迅虽嬉笑怒骂任意而谈却又尖锐凌厉,陈西莹思想不够洒脱且趣味有限;张爱玲和梁遇春学问尚未大成,无论所谓“清谈”还是“快谈”,多以隽健而非“自在”动人;梁实秋已如前说,其作品雅致有余而灵动飘逸不足。
故他们的文章若作为闲谈散文来看,或不够典型,或达不到林语堂的境界,也无林语堂的写作自觉,这种自觉包含了林语堂对散文的全方位思考。
林语堂与周作人较接近,他们的闲谈散文才真正道地、圆熟而具备了大家气象。
“林语堂和周作人都是现代散文闲话风一派的宗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