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比别人优秀才会更幸福-人生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拼杀而上,在一个大的社会范围内经历着残酷的竞争,好像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整个社会承认,才是成功者,而绝大多数人成为失败者,这样的评判标准是错误的。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如何?其实这个问题经不住几次追问,事实上,每个人尽己所能,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就是成功。
人活着总在追求幸福,那么自给自足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有钱就是幸福吗?女孩儿一定要长得漂亮才能幸福吗?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幸福吗?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有意义加上长久的快乐。因为快乐是一种停在表层、比较短暂的人生体验,吃喝是快乐的,但不等同于幸福,不等同于有意义。
怎样让孩子体验到幸福?一定要让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打破世俗的标准,让孩子明白并不是出类拔萃才有资格享受幸福,并不是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被社会认可,并不是只有比别人更好才会更幸福。
中国不乏对应试教育中技术化、程序化的东西掌握得很好的学生,但是大学生开始找不到工作是一个转折的信号,它让人们逐渐领悟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真实的本领,而真实的本领不是来源于技术,而是热爱,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又怎么能超越他人呢?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所在。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朝夕相处,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那么难。很多家长为此焦虑是因为他们封死了很多可能性,急功近利,当一个孩子说他想当救护车司机时,往往被家长断然否定。
我觉得一些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并没有错,但是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道路。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让家庭环境恶化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你怕什么,孩子就来什么,孩子有时候会不惜自毁威胁父母,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
有些精英人士的想法非常微妙,他们是高学历的受益者,有些人来自农村,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简化为“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我学习好”,因此他们竭力为子女选择最优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藐视自己的出身,是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投射,孩子可能从小就在父母的控制下失去了幸福童年。
如果我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我会让他就近上学,尽可能地去玩,去看博物馆,去接触大自然,和其他所有的小朋友和諧相处。
孩子的生命,自有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价值,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要经过磨难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