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希望,请离开房间-人生
作为一本典型的畅销科幻小说,《尘埃记》从人物到情节的设定都非常典型。坚韧自信,富于使命感的茱丽叶,作为第十八地堡的首领,她要带领居民们开掘地道拯救其他人,却有一个更大的阴谋,正在等待着这群无畏的人……
大概也只有科幻小说这样类型的文学,才能顺理成章地将剧情推进到“拯救世界”、“孤注一掷”这样宏大而让人热血贲张的叙事上。可我们迷恋的,绝非是这虚张声势的“大事件”,而是在这些事件背后,我们易于捕捉和被感动的情感因素。对有经验的读者而言,故事的结局或许并不会总是出人意料,但那些主要的出场人物总是太可爱,让我们忍不住去关心他们,究竟能不能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这大概也是一个通俗故事扣人心弦的原因——往往是人物征服了读者,而非情节,或是悬念。
休·豪伊的这本《尘埃记》,是之前收获巨大成功的《羊毛战记》的续篇。尽管是直接承接之前的故事,但即使是没有读过之前的故事,理解这本《尘埃记》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困难。《羊毛战记》的故事似乎要复杂一些,那是对于一个既成体系的摧毁与重构。而《尘埃记》,则是发生在这个被重建的体系之中的。但即便如此,《尘埃记》所讲的,还是一个反叛的故事——尽管在最初,他们仅仅是为了拯救某些人。可当整个体系与他们为敌,他们要拯救的,便是他人,连同自己了。
这又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典型诉求。在科幻的世界里,几亿光年外的世界是“全新的”,但作者指涉的,却是我们都熟悉的现实。这便是“用科幻书写真实”的含义。
这样做的便利在于,作者可以拥有“无限”的书写空间。而这种无限,又可以便于作者书写“近乎荒凉”的情感。那是一种绝对的,发自想象力的,符号化的情感缺失。掠夺与占有、侮辱与损害总还是会发生的。同样会发生的,是抗争与坚持。
所以尽管典型,但《尘埃记》拥有某种必然,有让人乐意一直读下去的情节结构。这不单单源于人物的塑造,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对某种情感根深蒂固的依恋。
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为了希望,你可以走出房间。就算封闭掉的是整个世界,但人心,还总是可以“略大于整个宇宙”。
既然还有希望,为什么不去冲破桎梏,拥有一个新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