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我还能爱你多久?-社会
4年用户规模达6亿多,尽管微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缔造社交平台的新时代,但不少日益疲惫的用户不得不问:“微信,我还能爱你多久?”
微信“绑架”生活?
“对我来说,微信的虚拟与真实已经没有界限,我算是深受其害!”北京白领魏康一年前经朋友介绍开始使用微信。起初,他把微信当作是生活的一剂“调味品”。然而,接下来的几个月,这个“调味品”却变了味。
魏康身边的上司、同事都渐渐用微信取代短信。老板的一句“微信上也可以交流业务”,更是让各部门先后开设几十个工作群,他也被陆续“拽入”二十多个群。
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微信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晚上10点之后,领导还会布置任务,痛说革命家史;即便假日在外,同事也在讨论工作。如果不出声,你就out了。可以说,我已经被微信绑架了。”
于是,“盯防微信”已经成为魏康每天从早到晚的大事。他说,自己的工作时间被拉长,生活乐趣被冲淡。无奈之下,他退出了部分聊天群,但还不得不坚守工作群组。微信慢慢变为“工作工具”,很难接受被微信“绑架”在工作环境之中。
“朋友圈”还能刷出“存在感”吗?
近日,“90后”大学生小李在微信朋友圈留下一句,“我刷的不是朋友圈,而是存在感。但如今,存在感已不再,我也不必再刷,别了,朋友圈。”小李随后删除自己“朋友圈”的剩余内容。
和小李一样,不少用户也渐渐对微信朋友圈失去兴趣。究其原因,用户增多带来的私密性减弱以及内容良莠不齐、有用信息减少等都让用户渐行渐远。
在微信“朋友圈”,短短几语却能畅抒胸臆,并可指定“给谁看”“只看谁”,“朋友圈”俨然成了不少用户“说悄悄话”“吐槽”“抱怨”的私密空间。
然而,随着微信用户规模增长,现实社交圈已经与虚拟“朋友圈”高度重合。于是,不少用户发现,发什么、不发什么的“顾虑”越来越多。微信用户“lse琳琳”说:“发圈要顾忌朋友、同事、领导的想法感受,与其语带保留地发个虚伪感想,不如就此不发。”
网友“HX疯爱”说,朋友圈里有卖各种包包、衣服的!都被“刷屏”了。网友“老童在上海”更是具体列举了朋友圈中的大致套路:“大多数是转帖,养生、心灵鸡汤、每日大同小异的三餐、各种姿势的自拍,及他们的日常起居、转载的人生感悟、情感抒发,并配着艳丽的图片,晒自拍、晒美食……”
此外,微信“朋友圈”也渐成“广告软文”“心灵鸡汤”“盲目点赞”的聚集地,甚至不法分子也把朋友圈当作“行骗”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