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目标是微笑-人生
这事儿说起来快二十年了。那时我住在北京著名的“前三门”大街。那里有北京第一批高层建筑,楼下有各种各样的小商店小餐馆,方便得很。不过,要居家过日子,跑得最多的自然是副食品商店和百货零售商店,油盐酱醋米面烟酒针头线脑一应俱全。可能是跟老一辈北京人学的,我买东西有个习惯,就是不管买的是什么,交了钱临走时总会对售货员说声“谢谢”。不承想,这频频出现的“谢谢”,最后竟会弄得我很尴尬。
某天,我又去买烟和糕点。刚一进店门,几个正在柜台后面闲聊的男女售货员看见我就发出一阵哄笑,有位女士一边笑还一边揶揄地说:“瞧,‘谢谢先生’来了。”售货员议论顾客自然是常事。看来我已经在他们当中有了“谢谢先生”的绰号了。而更让我吃惊的是,当我付了钱准备再次道谢时,“谢谢”二字刚吐出一个,平日常卖给我烟的女售货员突然很严肃也很不愉快地说:“你别老说‘谢谢’行吗?人家还以为我偷偷给了你什么好处似的。你又没少给钱,谢什么谢?”
听到这话,我顿时愣住了。看此人的表情颇有压抑很久、不吐不快的架势。让女士生气固然不好,但我确实不知错在何处,又因何得罪了这方神圣。
二十年过去了,“谢谢”已成为今天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人们交往寒暄的常用语。你再也不会因为一声“谢谢”,让人感到唐突和不自在。就像如今一位男士在称赞某女士漂亮时,不会受到“臭流氓”“不正经”的责骂一样。“谢谢”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又回归了中国人的语言体系、回归到中国人的行为文明之中。当人们都在忙着论述改革开放如何伟大时,这等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当然不可能进入所谓的“正史”,但它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和像我一样的老百姓身边。
如果说这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小目标,那么下一个小目标又该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微笑”。记得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中国各大航空公司的空姐和机场服务人员学习“微笑”。为了有个标准,规定张嘴笑时要露出几颗牙齿;为了整齐划一,每个人还咬住筷子练习。据说,人在轻咬筷子时,嘴张开的大小恰恰就是“微笑”时张嘴的幅度。看着一排排身着空姐服装、轻施粉黛的年轻姑娘,个个嘴里咬着一根筷子,在找“微笑”感觉的样子,我禁不住哈哈大笑。
不过,我的笑绝不是讥笑,仅仅是觉得生活比相声要幽默得多。而且笑过之后,风,也少了许多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