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上海有点甜-友情故事
我曾经在上海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她是我的第二个房东。我们之前是邻居,却并不熟稔,只是在电梯间门口碰到几回。那时,正值夏天,她穿各式吊带的连衣裙,淡妆。雅致,清爽。牵着一个漂亮的小小姑娘,见到我,就笑着对女孩说,快叫阿姨好。
我看了她的房子很喜欢。三室两厅的户型,布置得和我想象中差不多,和她的人一样,清爽,舒适。我还在犹豫,因为没有和房东一家住在一起的惯例,怕局限太多。尤其还有个小孩,也不知道会不会太吵。她仿佛看出了我的顾虑,告诉我,她的丈夫在小区隔壁的部队当兵,虽然离家很近,半月一月的才能回家一次。平时就她们娘俩儿,她在上海,没有工作也没有朋友,很孤单,所以想自己留一间卧室,其他两间都租出去,彼此有个说话的伴。女儿也快上幼儿园了,在家的时间不会太多。我能看出来她的极力挽留,心想先试试吧,如果不行,再搬走也不迟。
她的另一间卧室迟迟没有租出去。来看的人不少,都不遂她的愿。她告诉我,她的房子不能租给情侣,情侣动静大,卿卿我我的,影响不好。不能租给素质低的人,他们不会爱惜家具,不懂维护公共卫生。不能租给长相丑的人,在一块儿吃饭,很容易影响胃口。最好是有大学文凭工作好的帅哥美女,像你这样的,养眼又养心。我被她逗笑了,隐约有了一丝自豪感。
那时,我到上海的时间不是很长。有两件事情困扰着我。第一件事,我对本地人的称呼很不习惯。他们一直叫我小姑娘。在外地奋斗了六年才被人称为女士,现在又被打回原形,我撅着嘴跟她诉苦。她则无比羡慕地看着我说,除了工作关系,上海人对女人的称呼只有两种,小姑娘和阿姨。他们叫你小姑娘,是在赞美你,说你年轻,说明他们都喜欢你。我半信半疑地听着,心里却美美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吃饭的事。我在家办公的时间多,可是一个人做饭是件费力又费神的事。我抱怨过一次后,她邀请我搭餐。一天三顿,订了明确的就餐时间表,分秒不差。刚开始我过意不去,我知道她也是不吃早餐的,宁愿睡懒觉,可是为了我,每天早上6点起来熬稀饭,做小凉菜。7点半准时叫我起床吃饭。她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不吃早餐对人的危害可大了。要不是为你做饭,我还真起不来床。多好啊,托你的福,我们也能吃上营养丰富的早餐了。我的心湿润了一下。我对她说,你让我想到了妈妈,除了我妈,还没有人对我这么好过。她说,当我是你的亲姐姐吧。
后来,慢慢熟悉起来,才发现她的生活并不像表面那么风光。第一次,听到她和她丈夫在客厅里吵架,是因为钱。女儿要上幼儿园了,可因为不是本地户口,念私立幼儿园每个月要八百多元。也是那一次,我才知道,她丈夫的工资每月大约两千元。我不敢想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大都市,对于一个家庭,这些钱能干什么。
她的女儿吵着要去肯德基的时候,每次她都只敢买一个汉堡包。因为汉堡包能填饱肚子。
说这些的时候,我知道她已经把我当成家人。她依旧坐最早的班车去超市,排在一堆老爷爷老奶奶中争夺那些新鲜的特价品,满心喜悦。
可是,她始终融入不了这个城市。那天,她因为两块钱,在公交车上和售票员发生了争执。场面有些失控,她抱着女儿,拖着一堆东西,被中途赶下车。站在微凉的晚风里,她泪流满面。她说,房子是丈夫家贷款买的,她丈夫兵役还有一年就满了,到时把房子卖掉,回温州老家。上海,不适合他们。
而这些,我丝毫不能切身体会。此时,我刚刚适应了微甜的菜品。地铁上,有阿姨操着吴侬软语拉我坐到她旁边的空位上。在站牌下等车的时候,有小车停下来问,你去哪儿?我捎你。我们都是外地人,这根本无所谓,关键是你有没有把外地人当成你的标签。
我拖着她们去吃肯德基。我说,我请,我伤心的时候狂吃一顿,就没事了。那天我点了很多吃的,几乎所有的种类。可是付钱时,她几乎和我打起来,抢着把钱付了。她依旧只给她女儿一个汉堡包,然后说,其他的我们要留给阿姨吃,知道吗?我突然很想哭。那150块钱够她给女儿买一个月的零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