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高度,决定境界高度-成长
宗教与生意相通
我是学哲学的,研究过宗教。其实,宗教与生意是相通的。在中世纪,教会是拥有财产最多的组织,它在经营财产时,必须要请那些与神职无关的人来做商业业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经理人。
大家思量一下:我们在商学院学的那些东西,到底跟一个企业关联度有多大?有很多杰出的企业家,他们不是读了商学院才成为老板,是因为做了老板才去商学院的。
相反,宗教传统和商业传统的关联度很强。我举个例子: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美国,如果你不是教徒,你是借不到钱的,银行对你的个人品行没法评估,最重要的是没有一个组织为你担保。你发现美元里头有几个字:INGODWETRUST(以上帝的名义,我们信任这张纸),就很有历史渊源。
正如萨姆·沃尔顿所说:世界上没有什么纯而又纯的商业真理,所谓商业真理,只是把那些古老的真理,认真地、全身心地运用在你的商业行为当中。
真实焦虑在自身
我们总以为,一个企业家关心的是商业问题,但如果往深层考虑,他的真实焦虑、真实困惑,往往不是商业方面,而是人类最基本的那些焦虑。
我自己有一个经验,跟企业家刚开始接触时,就会谈一些关于经营管理、品牌战略、系统流程的问题;接触深了以后,他们跟我谈得最多的,是关于身、心、灵的问题,即身体的健康、内心的健康、心智的健康。
我有一回跟一个在银行工作的高管谈到《道德经》时,引用一句话,叫“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斯恶也”。他听了以后一愣,说其原意是什么?我跟他解释以后,他说,这个道理实际上在金融业同样适用。在股票市场上,当人人都知道这是一只好股票的时候,它一定会害人的。如仁义道德是很好的,但当天下人都知道仁义道德是很好的时,就一定会出现伪善,就是满嘴仁义道德而行为不符。当天下人都知道这个东西很好的时候,一定会趋之若鹜,它就一定会变味。
最终是人性较量
我同时认为,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数据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IBM对知识分为四级,最底层的叫数据,数据之上才能形成信息,它是经过提炼的数据;信息之上是知识,知识再往上是智慧。这是一个金字塔,数据很多,信息相对少一些,知识就更少,智慧最少。
我们在经营企业时,一点都不缺乏数据、信息、知识,最缺乏的是智慧。所谓智慧,它不是说对具体某事某物的一个技能,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十个人面对同样的商业机会及宏观经济态势,他们作出的判断与决策是很不一样的。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他们看到不同的信息,不是他们拥有不同的知识,而是他们头脑中的境界和洞察力,他们看事情的方式和处理事情的智慧不一样。
有一个人跟巴菲特差不多齐名,叫罗杰斯,他不是学金融出身,别人问他,杰出的投资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应该去读哪些书?罗杰斯说,应该读两种书:一种是哲学,一种是文学,因为只有从这两种书里,你才能感受到人性是什么东西。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最终较量的不是那些投资技巧,是你对人性的感知力与把握力,它导致你的决策跟别人不一样,这就决定你的高下。
无论我们是否做企业,我们都不能忘记,一个人的智慧是比拥有知识、信息、数据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