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成长
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就是一个例子。郭靖憨厚质朴,但懂得用功不辍,也把握得住善恶界限,有这两条,就有了后来的郭大侠。像小龙女、周伯通之类的人物,智力固然卓异,但也有其木讷、天真的一面。像杨过这样飞扬跳脱、聪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尽挫折、性情大变,估计最终一定是泯然众人矣。贯穿金庸小说的一个思想就是道家的弃圣绝学。当年在学校,玩过一个电脑游戏《金庸群侠传》。游戏的情节是一个金庸迷突然掉进了虚拟世界,他必须亲自经历江湖险凶,最后才能回到现实世界。游戏的一开头,那个“小虾米”挠挠头说,我除了“野球拳”,什么武功也不会呀。这个“野球拳”,估计是台湾话里“瞎胡乱打”的意思。游戏中有意思的设计是,如果你选择练这个“野球拳”,练得最辛苦,而且攻击力很久也没法提高,但到了最高的第十级,这个“野球拳”的威力会超过
“九阳真经”和“降龙十八掌”。这个小小的富有哲学意味的设计让我对这个小游戏一直念念不忘。在现实世界的学术圈中,我所看到的也都是这样,聪明者未必最后胜出,知道坚持才是最后的赢家。学问和武功一样,天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功。没有下足够的功夫,学问是做不出来的。聪明人往往浅尝辄止,而且对聪明人来说,诱惑常常更多,他们在起跑的时候会把别人都甩在后面,但却经常是最早退出比赛的人。
比学问更复杂的是人生和社会。在社会中生存的最优法则是什么?我相信,这些法则仍然是那些最古老、最简单的道理。比如诚实、勤劳、宽恕、合作。我把电影《阿甘正传》看做是一则寓言。阿甘的智商只有75,几乎属于傻子。他最喜欢说的话是“我妈妈说……”。阿甘的妈妈告诉他什么?遇到危险的时候要跑,跑得越快越好。阿甘就这样从越南战场上拣回一条命,还成了英雄。从常人所理解的成功角度来看,阿甘是成功的。他有钱、受人尊敬、生活经历丰富多彩。尽管当所有这些来到的时候,阿甘是浑然不觉的。阿甘的女朋友Jeniffer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她们这一代人认为自己是聪明的,聪明到足以对抗社会、颠覆传统,Jeniffer所做的一切都似乎是在寻找极端的边界:她被大学开除、上《花花公子》杂志、跳脱衣舞、流浪、吸毒、反战。但最后,她被碰得头破血流,悄悄的回到阿甘的身边,又悄悄的逝去,死于艾滋病。阿甘和Jeniffer的这两条路再次证明: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成功的诀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假如成功的秘诀是,只有国王的儿子才能成功,这样的秘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有的人,哪怕是像阿甘和郭靖这样头脑不太灵光的人,只要遵照某一规则,就能最终成功,这才能算作好的诀窍。第二,它必须是颠扑不灭的。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成功的诀窍必须符合“稳健性”。朝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制度的更迭,应该都不会对这些基本的规则带来颠覆性的冲击。换言之,这一规则一定是一代代人重复博弈的结果,而不是一次性博弈的产物。数学家兼政治学家Axelord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试验。他邀请了很多学者,将每个人心目中最优的在竞争中制胜的规则写下来,并翻译成计算机程序,输入计算机,让各个计算机模拟不同规则的竞争。最终胜出的规则是所谓的“针锋相对”(tit-for-tat)。这一策略包括:(1)如果别人不欺骗,自己永远不欺骗;(2)如果别人欺骗,马上对欺骗者进行惩罚;(3)如果欺骗者悔改,马上宽恕它,返回合作的轨道。根据Axelord的解释,这一策略之所以成功,一是因为它是善良的,因为它从不主动欺骗,而且有宽恕的胸襟,二是因为它是简单的,因为只有简单的规则,才能让对手准确无误的了解你的行为和动机。有趣的是,在Axelord邀请的学者中,几位经济学家给出的备选策略都是比较“恶的”,即更容易主动的背叛。被淘汰的很多规则是因为过于复杂。复杂的规则是难以被执行的。说谎就是一个复杂的规则,为了圆谎,你必须再撒新的谎,到最后谎言会变得无比复杂。正如马克.吐温说过的,说实话的好处是你不需要费心去记自己以前说过的话。
跟年轻人文案这些,告诉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和诚实,再看看他们的反应。很多聪明的年轻人会瞪着他们狐疑的大眼睛:如果成功的秘诀这样容易,那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吗?因此,他们断定:成功的秘诀一定是一些更加诡秘的东西,比如厚黑学。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走这条路的人还非常非常之多,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会非常非常之少。阿甘的妈妈说的最精彩的话就是:“只有做傻事的才是傻人”(Stupidisasstupidd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