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上门去吵架的傅斯年-人物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找上门去吵架的傅斯年-人物

李在中出版了一本叫作《朵云封事》的书,书中记述了许多往事,其中关于傅斯年主动找考古学家董作宾吵架的事,很令人感动。
  
  这件事是由董作宾的儿子董敏告诉李在中的,事情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李庄。据董敏回忆:那时的李庄是没有电的,所以一到晚上,整个板栗坳一片漆黑,到处都黑咕隆咚的。这时,傅斯年就出现在董作宾家里,他是专门来找董作宾吵架的。两人吵架不需暖场,上来就吵,指手画脚,声音震天,河南俚语、山东土话都在空气里稀里哗啦地嘶吼、碰撞、爆裂、交锋。两人吵架不但时间长,而且还觉得家中多是妇孺没有激情,不怎么给力,还得跑到外边去,一路走,一路吵,一直要吵到咏南山牌坊前,傅斯年才意犹未尽地回他的桂花院去睡觉。这场大战才暂时休兵,各自回营养精蓄锐,以待明天再接着吵。
  
  傅斯年和董作宾两人的争吵,使年幼的董敏非常害怕,有时吓得直哭。很多年来,他一直不能理解两位长辈为什么要吵架,直到多年以后,他翻阅父亲所著的《殷历谱》时,才了解了当年吵架的原因。《殷历谱》的序是傅斯年写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吾见彦堂(指董作宾)积年治此,独行踽踽,备感孤诣之苦,故常强朋友而说之焉。朋友知此,亦常无意而强与之辩,以破寂焉。吾亦偶预此列,则故反其说,说而不休,益之以怪,彼我所以为乐也。”原来,傅斯年和董作宾两人天天晚上吵架,“竟然是一片与君携手同行,以解千山独行孤寂的苦心”。
  
  李在中先生十分理解这份苦心,有一年,他回台北时,谈及此事,对董敏说:“傅斯年天天晚上找上门去与你父亲吵架,是逼着你家老太爷为维护自己的假说而辩。这就说明了他是真理解令尊在钻研千古名山大事业里‘独在山巅行,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愿借争论结伴加力,以助令尊攀登顶峰。傅先生这种深谊高义,真是了不起,他是位有情有义的好朋友啊!”
  
  虽然傅斯年天天晚上找上门来与自己吵架,但董作宾却并不介意,两人的友谊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李在中曾提及过董敏对此的回忆:“那是在抗战的那几年,物质匮乏,人人都穷得很……但是每次只要有人送来一听香烟或者一包烟丝,他父亲一定分出一半给傅先生送去。1949年到台湾后没多久,傅斯年先生去世了。敏哥说在傅先生出殡的前一晚,他父亲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哭了一晚上,就在那天晚上他完全了解了‘生死之交’是什么意思。”
  
  傅斯年每天晚上找上门去与董作宾吵架,并不是他与董作宾之间有什么矛盾,而是以此来激励董作宾,使他能够在学术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真是一种难得的君子之风,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做到这一点。而董作宾呢,也并没有因此对傅斯年产生怨恨,而是继续保持与傅斯年的友谊,这种宽广的胸懷同样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那一代学人,他们的性情是很真挚的,他们之间无论吵架也好甚至动手也罢,出发点都同样是为了学术研究,吵完了就拉倒,不会因此在心里产生任何隔阂和芥蒂。可惜的是,这样一种精神,在当代学术界已经很难找到了,它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美好,留在了那个时代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