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报仇-成长视窗
咸丰六年(1856年),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奉命带兵入川,路过长沙时,入城拜见湖南巡抚骆秉章。骆秉章与左宗棠一起接见了樊燮,左宗棠当时尚未发迹,还在巡抚衙门当师爷。樊燮本是例行官场礼节,不料却与左宗棠结下一段恩怨,同时改变了这两个人、甚至两个家族的命运。
见面寒暄时,樊燮对骆秉章恭敬有加,无意中冷落了一旁的左师爷。左宗棠生性高傲,心中不快,冷冷地质问樊燮:“湖南武官,不论大小,见了我都要请安,你为什么不请安?”上司身边的人相当于上司,别看左宗棠只是个师爷,却极受骆秉章倚重,几乎可以代行巡抚权力,当时湖南官场无人不知。偏偏樊燮一介武夫,不知其中利害,反唇相讥道:“武官虽轻,也不比师爷贱,樊某乃朝廷正二品总兵,岂有向你四品师爷请安的道理?”一句话戳中了痛处,左宗棠气得暴跳如雷,飞起一脚朝樊燮屁股上踢去,口中大喝道:“王八蛋,滚出去!”
堂堂的二品武官,就这样被踢出巡抚衙门,换成谁也咽不下这口怨气。樊燮发动关系,罗织罪名向皇帝告状,给左宗棠戴上“劣幕”的帽子,又说他“把持湖南,为非作歹”。咸丰帝接到奏章,大感震惊,一个小小的师爷居然如此猖狂,立即降旨:“左宗棠若果有不法事情,可就地正法。”消息传来,左宗棠情知大祸临头,吓得连夜逃离湖南。
事情发展到后来,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许多大臣纷纷联名上奏,说左宗棠才华盖世,世间少有,请求皇上原谅他的过失,提拔重用。“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即由此而来。众人拼力相救,无意中变成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炒作,左宗棠的名声越炒越大,就连咸丰帝渐渐也成了他的“粉丝”。结果可想而知,左宗棠因祸得福,不但免罪,反而加官晋爵,从此平步青云。
再来说樊燮,没有告倒左宗棠,反被革职罢官,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樊燮受此奇耻大辱,把复仇的希望寄托给了下一代。回到湖北恩施老家,他立即命人修建一栋楼房,专供两个年幼的儿子读书。楼房落成之日,樊燮遍邀父老乡亲,当众说道:“左宗棠不过一举人,既辱我身,又夺我官,且波及我先人,视武人为犬马。我把二子安置楼上,延名师教育,不中举人进士点翰林,雪我耻辱,死后不得入祖茔。”
从此以后,樊燮命人每日把饭菜送到楼上,除教书先生外,外人不准入内,又将左宗棠骂他的“王八蛋滚出去”六个字写在木牌上,用以时刻警醒。他还立下家规,二子只许穿女子衣服,不准着男装:“考上秀才进学,脱女外服;中举脱女内服,方与左宗棠功名相等;中进士、点翰林,则焚木牌,并告诉先人,已胜过左宗棠了。”
在这种破釜沉舟的激励之下,两个儿子卧薪尝胆,日夜发奋苦读。二儿子樊增祥果然继承父志,考秀才、中举人,32岁便高中进士,成为近代有名的诗人,并官至两江总督。左宗棠虽为晚清中兴名臣,却是举人出身,终生以未中进士为憾。樊燮的儿子中了进士,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确胜过左宗棠,一雪前耻。
关于左樊之间的这段历史恩怨,《清史稿》只有简短记载:“会秉章劾罢总兵樊燮,燮构于总督官文,为蜚语上闻……”明显站在左宗棠的立场说话,历史总是为胜利者书写,樊燮成了不光彩的角色。有意思的是,樊燮的儿子樊增祥,正是《清史稿》的七名总纂之一。在儿子编纂的史书上,父亲声名不佳,仇人却名垂青史,樊增祥想必心情复杂,可是换个角度来看,倘若没有这个大仇人,自己能否有今日之成就?仇人还是恩人,真说不清了。
很喜欢这段史料,起初还对樊燮心怀同情,到后来就只剩下敬佩了。知耻而后勇,这才是君子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