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人要有适度野心-成长视窗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了三十多年,鲁冠球、张瑞敏,乃至王石等创业者,已经淡出或退出第一线,第二代接班已成事实。
“富二代”里面良莠不齐,怒其不争是很多大佬心中的难言之痛。我讲一个春秋时期楚庄王的故事,给大家励志一下。
南方的图腾为凤,北方的图腾是龙,很多时候,南北的差别,都在龙凤文化之间。夹在中央的,就是古代文明的中心洛阳盆地。先秦时,南方最强大的是楚国,即两湖及周边的各大部落,其首领为有熊氏,是黄帝的子孙,祖上做过周文王的帝师。东周初年,讨封于周桓王,册为子爵,人称“楚子”。后来,楚子渐渐坐大,直接迈过公、侯、伯三道坎儿,僭越称王。中原各国当然不认账,为此,没少争吵、动手,但是,谁也没能把谁怎么着。
经过十几代的励精图治,楚王熊通一崛而起,号为“武王”,在位五十一年;继位的儿子“文王”,也是一横主儿,献和氏玉那人的脚,就是叫他砍下来的,他娶了装哑巴的息夫人;他们的儿子楚成王更厉害,逼死老爸,与中原各国打得一塌糊涂,可惜,遇到五霸之首的晋文公;楚穆王同样骁勇善战,不过,也只留下了很多历史故事而已。
楚国的老大们有几个特点:绝对爷们儿,杀人逼宫,极其贪玩儿,又能改邪归正。
年轻的楚庄王亦如此。他曾喜欢过一匹宝马,宠爱得不得了,宝马死后,非要按大夫礼仪厚葬不可,谁劝杀谁。
于是,优孟玩起“楚式”幽默:“大王,这么好的马,得以君王之礼待之啊。”
庄王乐了:“得了得了,别跟我耍小聪明,随便埋了吧。”
这时的楚国内忧外患,天灾不断,附属的庸国反叛,“附庸”就是这么来的。
庄王无能为力之余,索性装傻充愣,采取抱残守缺的策略:与其多动,自曝其短,不如不动,静观其变。
庄王诸事不问,游猎戏耍,天天举办酒宴,载歌载舞,不醉不散,用酒席来代替办公桌不说,还立一牌子:“进谏者,杀无赦。”
三年过去了,老臣们急了,伍举闯进来,说有一个谜语特来请教。
楚庄王醉眼朦胧地听着,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
伍举说:“大王,您猜猜这究竟是一只什么鸟呢?”
楚庄王笑了,回答说:“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
伍举听了,高兴地退出来。
过了一段时间,庄王还是喝酒打猎玩儿,苏从心想,别打什么哑谜了,直接到酒席上号啕大哭吧:“我太伤心了,楚国完了。”
庄王说:“你这老头儿真傻,不怕我宰了你吗?”
苏从说:“我才不傻呢。我死了青史留名,傻的是你,看你怎么去见列祖列宗啊。”
庄王深为感动,也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罢掉酒宴,解散歌舞,开始了争霸大业。
所谓干大事,该做什么不难知道,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做、怎么做。楚庄王谋定而后动,出手不凡,先是雷厉风行地改革吏治、强化军事、发展农桑;然后与齐国暗通款曲,倾力灭掉庸国等山戎势力,震慑拉拢缓冲地带国家宋、郑、陈、蔡,不失时机地一举击败晋国。最后,终于饮马黄河之边,会盟十四国诸侯,成为春秋霸主。最牛的是问师周王室:九鼎的大小轻重如何啊?这就是“问鼎中原”的来历。
庄王曾宠信大臣虞邱子,夫人樊姬却说:“我跟随大王十一年,推荐了二位胜过我、七位相当于我的后宫妃子,为什么呢?因为她们贤德淑惠,能与我一起侍奉您;虞邱子正直能干,为什么这么多年没能推荐贤人呢?这是不忠不智啊。”虞听说后,十分惭愧,举荐孙叔敖替代自己,辅助楚国大治,使庄王达到了霸业的顶峰。
楚国几代以后就衰落了,符合盛极而衰的规律。我们温故而知新,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权力过渡都需要几点:一是留一套好班子;二是身边有个好女人;三是企业有一种好文化;四是坚持一套好制度。
最重要的是,接班人要有适度的野心,没有野心,干不成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