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村民都爱旅行-人与社会
地球不知道啥时开始成村了,我们都成了村民,而村民们都不知不觉地爱上旅行了。
一进入7月,翻开微信朋友圈,这个在美国自驾,那个在柏林漫游,巴黎更是像同学会一样热闹,国内碰不到的同学,在那儿倒共进午餐了,拍出的照片自是有股妩媚风流,背景是乌泱乌泱的人头还有埃菲尔铁塔自来水塔似的露个尖儿。韩国更热闹,街上中国人怕是比韩国欧巴还要多了吧。
中午和朋友吃饭,天南海北地聊着,朋友一句话飞过来:“你去过尼泊尔,我也打算去,攻略分享一下呗。”我挠挠头:“一年前去的,文字的东西早没了,有什么你问吧。”在回答了诸如:当地水能喝吗?食物好吃吗?……他又来一句:“那儿主要玩什么?”我终于沉不住气了:“走路,看山,吃土豆!”——在徒步的过程中可不是看一天三变的山景嘛!看山峦上金色稻浪里农户的炊烟,看夕阳把金色散漫地洒在素净的雪山上,看登山鞋踩着厚厚的积雪,旁边是一朵艳丽寂静的小花,然后每天没有选择地吃山上客栈里的土豆。当他听说每天要在雪地里走六七个小时以后,困惑而又小心翼翼地问我:“这么累,那到底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儿呢?”我待了待,反问他:“那,你究竟是为什么想去呢?”
QQ“嘀嘀”响,老同学问我:暑假有什么安排?我回她,想出去走走。她回我,对,出去走走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我打算带孩子去香港迪士尼乐园玩玩。我回复:嗯,这挺适合孩子的。微信“叮咚”一声,一小姐妹:“我在外面玩野了,心收不回来了,外面的天空好大,家里的天空小小一块,透不过气来。”她刚从国外玩回来,我没回复,不知道怎么回,她又飞来一句:“西安攻略有没?”我第一反应是回:“网上有”,想想缺乏诚意,于是回复:“去几天?”“三天,够不?”呆半晌,我问:“去吃面?”她又问:“好吃不?”我一头汗地答:“如果你为了看陕博,去三天,我倒理解”。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各个大陆之间交通便捷了,联系紧密了,相对地,硕大的地球也变村子了,村民们坐着越洋飞机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晒太阳,村南头跑到村北头看极光,消耗着巨额的能源,如此便以为生活更开阔、灵魂更自由了。
而我,下周打算和同学一起去稻城亚丁,一行四人,带好抗高原反应的维生素片,买好回程飞机票,并不现实地期望在峰峦奇伟间给生活找回新的温度,在辗转艰辛中让心灵想念平凡的幸福,当然最终,也许遭遇的不过是头痛欲裂的高原反应和散发异味的被褥。好吧,然后,南山的青蛙回自己的山头,再一次开始期待,期待另一个自己从没踏足过的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