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百灵少年-精英谭
报纸上是这样报道的:洛斯塔合唱团被一位音乐教授所发现,在神秘的洛斯塔峰,在弥漫大雾的早晨,合唱团总会献上一曲曲悠扬的歌声,没有乐器伴奏,却完美地彰显了原生态美,那是天籁,那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旋律。
可惜,没有人看过合唱团的真面目,大雾掩盖了合唱团的行踪。但是,各地的合唱爱好者、研究者依旧接踵而至,谁都想一睹穷山僻壤之中,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合唱团到底是什么样子,甚至在洛斯塔峰下,记者偷拍到,有几位顶级音乐家也出现在那里。于是,关于山野合唱团的报道愈发火爆起来。
故事的发展颇具喜剧性,因为一名记者鼓捣的一篇文章:谁敢挑战洛斯塔。本来只是感叹一声而已,但这位记者偏偏在文章后面提及一个名字,坦布维斯奇,圣玛利亚合唱团的指挥者,他的合唱团也是当年“地中海之声”的冠军拥有者。
洛斯塔根本就没法跟圣玛利亚相提并论,业余与专业的差距太大了,但记者们似乎跟商量好似地,借着这篇报道纷纷进行后续评论,甚至有报刊直接发出挑衅,圣玛利亚敢来挑战吗?期待合唱史上一场真正的巅峰对决。
为尊严而战,很多人都记得,当年坦布维斯奇撰文发出挑战书,并咄咄逼人地放言,三月花开,让万物见证谁才是真正的王者吧!
其实,这一切的风起云涌最多只能算是一厢情愿罢了,洛斯塔合唱团根本就没有任何回应,在大雾笼罩的早晨,游客依旧可以听到来自天外动人的旋律,与世无争的姿态表现得非常明白。
可惜,坦布维斯奇不服,合唱爱好者更不希望圣玛利亚中途放弃,所以,在一片舆论声中,最后对决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这是一场奇怪的对决,对手藏在云深处,只有圣玛利亚合唱团在各大媒体的簇拥下整齐地立于洛斯塔其中的一个峰顶。没有主持人,没有任何规则,人们在电视直播里看见,坦布维斯奇的手轻轻一挥,合唱便已开始。
《大高加索放马曲》,圣玛利亚出手便是高难度,一下子便赢得周遭一片喝彩。掌声过后,大家期待着远方的回应,这样的早晨,按照洛斯塔合唱团的习惯,应该不会不来。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很多人都觉得洛斯塔合唱团怯场了,不敢发声了。可是,当电视台正准备收起摄像头,声音却从远处传来。
是洛斯塔合唱团,他们终于迎战了,但是,令所有人发笑的则是,洛斯塔并没有演唱以往的那些熟悉的歌曲,而是将《大高加索放马曲》重复了一遍,就像圣玛利亚的原唱一样,找不到半点不同。
两个小时过去了,洛斯塔似乎一直在戏弄圣玛利亚,无论对方唱的什么曲子,回来的总是一模一样的旋律。如果是这样,又怎么判断谁才更高一筹呢?观众不愿意,圣玛利亚合唱团更不愿意。
坦布维斯奇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示意同伴,准备演唱最难的《合欢鸟》。业内都知道,《合欢鸟》的演出不仅需要专业的配合,更需要天然的喉咙,在音乐史上,能够完美地完成这个作品的合唱团屈指可数。
然而,令人振奋的则是,圣玛利亚成功了,在洛斯塔峰顶,人们听到百鸟齐鸣,歌声撩人,如处童话般的世界。
掌声再次爆发,坦布维斯奇骄傲地完成最后一个手势,双目望向远方,《合欢鸟》是绝对重复不了的,看对方还能耍出什么花招,这场比赛算是赢定了。
是的,洛斯塔最后的曲目的确不是《合欢鸟》,但却是比《合欢鸟》更惊世骇俗的歌声,如果说《合欢鸟》里有上百只鸟儿在歌唱,那么在洛斯塔合唱的声音里则有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歌、在唱、在为洛斯塔峰欢呼。
摄像头下,坦布维斯奇惭愧地低下了头,洛斯塔合唱团战胜了圣玛利亚,但让人们惊讶的则是,洛斯塔并不是合唱团。
在对决刚刚开始,电视台便已派遣工作人员循着歌声去寻找神秘的洛斯塔合唱团,但工作人员看见的却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合唱团,在一座高高的悬崖上,一个俊秀的少年站在那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他一个人发出。
当记者告诉少年,只要愿意下山,外面的世界就属于你。民间艺术家、地中海之声等等,任何一期节目的播出都可以让少年成为明星,成为世人崇拜的“神”。可惜,在世界哪怕是欧洲音乐史上都没有少年的名字,因为少年拒绝了下山,他更愿意厮守在洛斯塔峰之上,一生一世,过着属于他的生活。
人们纷纷感叹少年的清新脱俗,既惋惜又佩服,但只有少年自己知道,从未下过洛斯塔峰的他对山下的世界充满着恐惧。很多次,他已经行走到山脚下,却终究没有跨出那最后的一步,当然,没有人会看他的笑话,因为在山下的世界,他已然成为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