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感人却少人知晓的红色故事?
可敬:我国第一代飞行员,平均23岁的富二代,从毕业到牺牲仅半年
最近配合幼儿园的“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和优米一起看了不少红色故事。很多次,被那个年代年轻人们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所感动。
对比当代年轻人搜索最多“如何能快速年入百万”的话题,那一代年轻人的理想纯粹得让人心疼。
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山河,“振兴中华”的信念,让那时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他们披战甲、抗外敌,流血流泪、甚至埋骨他乡,终于换来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回看如今的国富民强,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不应该被忘记,每一个都值得孩子们传颂。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久久让我无法平静的红色故事。
故事里的年轻人平均年龄才23岁,是个刚踏出校门,还充满希望的年龄。这群稍显稚嫩的孩子,肩负起了我国第一代飞行任务。
更可贵的是当时的他们并非走投无路,相反他们要么出身名门望族,要么归国华侨,要么高官子弟,妥妥地“富二代”。但为了国家,这些孩子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本该意气风发的他们,从毕业到牺牲仅仅用了半年,时间短得让人心碎。
自古英雄出少年
据记载,我国1937年~1945年,总共出动18509架次飞机,战斗4207次,前后总共有6164名飞行员牺牲。在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能在空战中活6个月,就已经是长寿了。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份工作!
1931年我国决定培养一支可以与敌人作战的奇兵,于是1932年中国航空学校正式成立。由于是我国组建的第一支空军,所以要求格外严苛。
学校聘请最出色的美国教练为顾问,并要求招收学员年龄在18~24岁,学历不低于高级中学。除此以外,对学员身体素质也有极强的要求,入班要先进行半年的士兵教育,之后才可以学习飞行、航行学、飞机构造学等等。
学员们必须通过初级、中级、高级3个阶段才能算毕业。毕业通过率极低,第一期招考2600人,仅有46人毕业。这批举全国之力选拔出来的孩子,可想而知他们有多优秀。
那个年代能读到高中的孩子,家境都很不错。所以,第一批飞行员中大部分都是无忧无虑的富家少爷。比如: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南开大学创办人的儿子张锡祜等等。祖国河山面前,他们毅然决然选择投笔从戎。家国之间他们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在自己最好的年纪,以身殉国。
中国航空学校从抗战前夕到战争结束,一共培养了16期学生,共毕业了1700多人。让人心痛的是,这1700人最终全部牺牲,他们的故事太过悲壮!
这是一张飞行员的毕业照,有44人的身上被画上了十字。这意味着他们在于敌人的战斗中英勇就义了,但此时距离他们毕业才半年,他们的平均年龄也只有23岁!
一个个英雄故事
富二代陈怀明
英雄飞行员陈怀明,妥妥地富二代。父亲经营着一家武馆,母亲本事富商之家,还有一名当地大家闺秀的未婚妻。家底殷实的他得知空军学院招生以后,毅然报名。
陈怀明他常对周围的人说:当我驾驶飞机飞上天空的那一刻,就没有想过能活着回来做战士。
他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在1938年4月底,武汉上空,日军的36架飞机打算对我国机场进行袭击。技术过硬的陈怀明,战斗一开始就击落了一架敌机,迅速引起了敌方注意,并遭受了5架飞机围攻。
战斗时,飞机油箱也被击中着火,机身已是满目弹痕。虽然情况危机但他依然有跳伞自救的条件,然而想想城市里无数抬头仰望空战的武汉人民,再看看在我国上空肆意妄为的敌机,他放弃了自救,开足马力,想要给日军一个狠狠的打击。于是撞了上去,“轰~”得一声过后,陈怀明的名字永远被定格在了22岁。
父母一夜白头,母亲哭瞎了眼睛。那个还在等着他来娶的未婚妻,冷静地换上了男友生前为她买的旗袍,投入了滚滚长江中,为爱殉情。
校长公子张锡祜
张锡祜是南开校长张伯苓的四子,从小理想就是当一名运动员。上中学后,张锡祜经常与同学冒着风险上前线去慰劳将士,随着日军占领东三省,他见到的战况愈发残酷,逐渐激起了他的爱国心。
张锡祜21岁那年,他郑重告诉父亲:“我要参军报国。”,张锡祜告别了南开,告别了同学,去做了一名飞行员。
奶奶不放心孙子抛家舍业去奔赴战场,他斥责张伯苓,让儿子劝孙子回头。但张伯苓劝告母亲:“国家要是亡了,咱这个小家也就不存在了。”
父亲的支持更加坚定了张锡祜报效祖国的决心,他寄回家里的照片背面写着:“驾飞机炸破富士山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壮志,豪情万丈!
张锡祜1937年,在日军轰炸南开大学半个月后,张锡祜所在的飞行中队,终于接到了开赴前线的命令。然而飞行途中天气恶劣,地面观测站对于气象监测并不准确,这导致张锡祜所驾驶飞机在中途失事。那时,他才订婚刚7个月,虚岁也只有27岁。
得知儿子牺牲后,张伯苓痛心表示: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
拒不投降闫海文
阎海文1916年出生于辽宁省,“九·一八”那年他才15岁,亲眼目睹东北沦亡。他曾写到:“东北沦亡,国将不国。堂堂的中华民族,竟受倭奴之摧残与蹂躏,令人痛心,所以我常为之悲,为之泣。”
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国家收复失地。1934年他进入航校,立下了宏大志愿,要杀敌报国。1936年从航空学校毕业,1937年4月,他被任命为少尉飞行员。
“淞沪抗战”爆发后,闫海文接到命令支援前线。8月17日,闫海文所在大队接到任务,派6架飞机,各带500磅炸弹,轰炸上海虹口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阎海文驾机参加出征,他和战友顶着高射炮,轮番投掷炸弹,英勇异常。
轰炸任务之后,返航的途中遭到了敌人的袭击。即将坠机之时,他背着降落伞跳出座舱,本来能够安全着陆,谁知黄浦江上空风大,降落伞将其带到了敌人阵地附近,暴露后敌军一心要抓活口。不愿投降的闫海文选择绝地反击,并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并在就义前大喊:中国就没有被俘虏的空军!
1700多人的牺牲,还有很多英勇就义的故事。比如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日军对成都的空袭中,奋力抵抗,最终头部中弹,坠机而亡,年仅25岁。
再比如,25岁的沈崇诲在轰炸“上海白龙港日军战舰”时,飞机故障,他放弃逃生,带着炸药将飞机开到2000米高空,撞向了日本军舰。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这就是我国的第一批飞行员,虽然只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3的孩子,但他们面对外敌,没有一丝一毫畏畏缩缩,创下“中国空军无一被俘”的奇迹!
他们身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值得每一个中国孩子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