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池的故事
老人说的精选民间故事(热门6篇)【篇一】
金龙池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在芦芽山极顶太子殿四周,环绕着五六个状似圆盘的小水池。这些水池大者口径可达o。5米,小者约0。3米。水池在石崖之顶,由人工凿成,虽历干百余年,至今完好无缺。池中夏有碧水如镜,冬日结冰如银。白云从崖之上空飞过,其倒影映现于池中,宛若神龙显影,腾挪飞跃,奇趣无穷,人们将这些水池称作金龙池。
关于金龙池的金龙,民间有着美丽的传说。远古时候,芦芽山便是一块宝地,这里麦萎双穗,禾长双株,人们过着富足美满的好光景。有一年,天上的玉皇大帝扮作秀才到民间查访,路经芦芽山时,见一老妇正在门口拣谷穗,上前问道:拣此谷穗有何用处?
老妇答道:拣出好的来年作种子,次的碾米自己吃,剩余的秕谷喂鸡喂猪。
玉帝不高兴地说:普天下的人是把最好的谷物做成供品敬神仙,你为何要留作种子呢?
老妇道:好种出好苗,神仙也难饶。
玉帝怒气冲冲地大叫道:哼,好种出好苗?若是老天不下雨,好苗也得当柴烧!
老妇没好气地反驳道:一方水土一方人,芦芽山人不信神!
玉皇大帝一听此话,暴跳如雷地吼道:一方水土一方人。哪方人氏也信神;三年不落一滴雨,看你信神不信神!说罢,愤愤然驾云而去。玉帝回到天庭,余怒未消,立即降旨,命东海龙王道:三年以内,滴水不降芦芽山!
东海龙王不敢抗旨,立即吩咐他的儿子金龙前往芦芽山,坐阵监督,不降滴雨。
那金龙本是东海龙王的第九十九个儿子,平时被龙王管束在龙宫中好不孤寂,今驾祥云飞临芦芽山上空,拨开云头向下看时,只见这里株株树木挺立,棵棵青草葱翠,朵朵山花艳丽,片片庄田茁壮;人世间男耕女织,幼童嬉戏,好一派乐陶陶的田园景象。金龙触景生情,不免对此情此境迷醉留恋起来,哪里还忍心用三年不降滴雨的残酷手段,来降灾于这块宝地呢?于是,金龙自作主张,施展神威,反而给芦芽山偏降了三寸春雨。
这事岂能瞒过玉皇大帝,他便遣金甲力士将金龙绑缚在芦芽山顶的水池之中,并且降下御旨道:小金龙不忍心降旱灾于芦芽山,那就叫他永世囚禁在这水池中!
小金龙虽然被囚于芦芽极顶水池中,但他热爱人间美景的善良之心却始终未变。他虽然身体被缚,但仍凭借没被捆绑住的尾巴的自然摆动,每日早晚力施播雨之能,将池中之水挥洒于芦芽山区。金龙每摆尾一次,芦芽山周围五里得雨。由于有了金龙的庇荫,芦芽山更加成了天旱雨淋山,无雨山不干的上乘宝地了。
老人说的精选民间故事(热门6篇)【篇二】
三峡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人们俗称讲古,重庆话为摆龙门阵,它起源于民间,根植于传统,乡韵深长,是民间口头文学中较为广泛的体裁和形式。
三峡盛产民间故事家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刘德培融糅着泥土真实的口头民间文艺作品,是他在时空的演化和阅尽人间沧桑中诞生出的绝世珍品,作品折射出来的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已超越了作品的外在形态,以生活的本真状态出现却又负载着某种历史文化内涵的带有原生性的乡土艺术,已抵达一种大俗大雅的理想境界。刘德培以超强的记忆力传承鄂西地区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民间文学的活化石。刘德培的故事保留着民间文学所特有的有头有尾,一线到底,交待明白,引人人胜和朴实无华、不枝不蔓等表现手法的风格,又有自己的创造。他讲的故事情节构思奇巧,语言生动诙谐,常于结尾处显绝妙,创造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三峡一带善讲者众多,刘德培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传讲各类民间故事512则,谚语干余条,民歌千余首,谜语600多则,以及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为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德培被喻之为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着眼于内容,民间故事含幻想故事、历史故事、智慧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以及动植物故事等类别。
幻想故事是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以超现实的幻想构成离奇的故事,通过幻想来表达和寄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表达人们对于痛苦生活处境的不满和改变这种处境的强烈愿望,想象丰富而奇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神人交会的超现实图景,充满着浪漫色彩。展翅飞翔的雄鹰能够背负善良的弟弟去太阳山捡宝,同样也能把贪心的哥哥托运到黄金耀眼的罪恶渊薮中去;蟒蛇变化为英俊的少男娶员外三小姐为妻,从而使她得到人间得不到的温柔,狐狸精的美丽绝伦和妖娆贤淑也就使农田劳作的村夫安居乐业尽享天伦之乐。人类在追求自身人格独立和精神解放的长途中,就这样渐次展开着他们的浪漫设想和积极追求。
幻想故事的基本结构模式是报恩故事,其中有的是神女报恩故事,其主人公往往是勤劳善良、心地仁慈而又老实本分的渔郎、猎手和樵夫,他们或是由爱神的暗中指点、或是于偶然中挽救了某一弱小动物的生命,这小动物碰巧又是龙女或蛇女的化身,于是她们从仙界来到人间,知恩图报,让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且有一贪财贪色之人挑拨阻挠其间,反复刁难,均被她们施展智慧和法力,一一击破,突破重重阻拦,终于惩治坏人。有的则是动物等小精灵的报恩故事。
历史故事题材在三峡相当广泛,诸如公孙述称帝、刘皇叔托孤、诸葛亮设阵、李白成观星、张献忠征战,以及郦道元、杜甫、李白、白居易、刘禹锡、陆游、黄庭坚、周敦颐、王十朋等诗墨客的轶闻趣事。
智慧人物故事又叫机智人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是最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部分。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无力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抗争,但却能以智慧来获得一种喜剧性的结果,从中也折射出了广大劳苦大众某种隐秘的愿望。当然现实远比故事要复杂沉重得多,从整体看来,这些故事还无法达到那种现实批判与精神启蒙的作用。民间故事家刘德培所讲的《杜老幺的故事》、《张士发的故事》,就是反映广大劳苦群众与封建剥削阶级作斗争和歌颂劳动人民机智勇敢、顽强乐观精神的生活故事。他的故事构思别致,情节动人,结构严谨,哲理性强,如半文钱的故事情节是:乾隆年间,枝江县的县老爷闻长乐杜老幺的名气,找上门来,要和杜老幺赌点狠气,硬拉杜老幺去打一场官司,赌着杜老幺把他的乌纱帽打掉,否则就要任他发落。这个县老爷是个服硬不服软的家伙,见杜老幺不爱走,越是要抖这个狠。杜老幺被纠缠不休,就说:打官司要到荆州府,我半文钱都没有,怎么敢上路?县官听说只要半文钱,就把通宝剁了一半给杜老幺。两人直往荆州府,杜老幺当即告了这个县官一状,一下果然摘掉了县老爷的乌纱帽。杜老幺的状词是这样写的:身为百姓父母官,目无王法好大胆,乾隆通宝剁两半,不斩也得先撤官。关于巧媳妇、哈(傻)女婿的故事也非常之多。
长江三峡的民间故事丰富而美丽,充满着强烈的爱与恨。历来正史都是宣扬上智下愚的,而在这块民族地区的民间传说中,大量传承着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嘲弄剥削者愚蠢的故事,这说明劳动人民是民间传说的创作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口头文学来歌颂自己。例如《罗二娃的故事》,从前有个财主叫三阎王,请了个放牛娃叫罗二娃,罗二娃不光得不到工钱,而且总是吃最坏的东西。三阎王假惺惺的说:你细娃家还年轻,吃好的日子在后头。罗二娃饿得皮包骨头,于是心生一计,编了一个篾笼头,一上坡就用篾笼头把小牛嘴巴笼住,不让小牛吃草,小牛饿得歪歪倒倒,三阎王见了火冒三丈,罗二娃不慌不忙地说:这牛儿还年轻,吃好的日子在后头。三阎王怕小牛挨饿,再也不敢拿孬东西给罗二娃吃了。不久,三阎王又提出牛要吃露水草才长得肥,半夜过一点就喊罗二娃起床。罗二娃实在受不了,于是又想了个主意。第二天早上鸡叫头遍,三阎王就来催罗二娃上坡,罗二娃睡在床上动也不动,口里答应:三老爷,我在看虱子呢。黑摸摸的你怎么捉虱子呢?看不见捉虱子,看得见上坡放牛吗?牛又肥又大怎么看不见?三老爷,你不是越肥越笨吗?要是笨牛滚了岩,怎么得下场?三阎王一想,放早牛是好,摔死了不得了。只好说:好嘛,等天亮了再上坡。从中不难见到低贱者的聪颖智慧。此外,还有大量反映封建礼教吃人,反映劳动人民勤于创造、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等方面的传说。
机智人物故事的主人公个性各异,有的狡黠奸滑、助人为乐,有的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有的公正清廉、惩治邪道,有的少年聪慧、敦厚内秀;也有的胡混白吃、泼皮无赖,有的游戏人生和玩物丧命,有的为生计而行骗及其骂人成癖或令人称快、拍手叫绝,或令人展眉、一畅胸怀,或令人喷饭、前仰后合,或令人扼腕、慨叹人生。这些人物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劳动群众的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机智人物的斗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君人瓮式,巧妙地设置各种圈套,让对手往里钻,对手毫无察觉,悔之已晚,如《我家没得良心》;旁敲侧击式,指桑骂槐,言在此而意在彼,达到讥刺对手之目的,如《摆掉臭钱就是狗》;装疯卖傻式,这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以装傻掩盖机巧,如张土发形象;欺瞒行骗式,这些骗子骗的并不完全是平民百姓,而是一些为富不仁、吝啬小气的地主老财和横行乡里的地痞恶棍;逗趣调笑式,机智人物采用这种方式并非为了惩治对手,而是捉弄对方,从中获得乐趣,逗趣的对象往往是一些善良无辜的人,如《捡药鱼》、《摆人摆得苦》等。总之,机智人物善于在各种场合中使用智巧,取得胜利,他们是一些智力超群者,在流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完美,成为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象征。
生活故事的幻想成分很少或根本没有,所以又称为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但其形态比幻想故事复杂。这类故事的主人公在他的空间中大多要遇到几个难题,总是通过意外的转折和结局达到一个理想的彼岸,或吟诗作对,或智设关卡,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这样,它以千姿百态的情节和鲜明单一的形象引人人胜,引人击节称快。那种从容不迫的即景生智,不露声色的指桑骂槐,故作庄严的调侃嘲弄和信手拈来的想象才能的确令人惊奇叹服。这类故事包含有丰富的地方风土人情。如《祭窑》,故事本身要表达的是害人终害己的因果报应思想,却侧面地反映了古代人祭的历史。土家地区尚鬼神,好祭祀,连烧窑都要举行人祭,这对研究古代信仰和祭祀是很有裨益的。
生活故事的类别主要有生活斗争故事、巧女故事、傻丈夫故事、朋友故事或好皇帝故事等等。很多生活故事都具有轻松、幽默和滑稽的喜剧风格,有些本身就是令人捧腹的喜剧作品,有些虽不是纯粹的喜剧,但也不乏精彩的喜剧细节。为了强化喜剧效果,生活故事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夸诞,将人物的某种属性夸张到怪诞的程度;巧合,能使人物绝处逢生,产生出人意表的效果;矛盾,在不协调中见出乖谬。此外还有装痴卖傻、调笑逗趣也是常用的手法。
民间故事中有一类动植物故事,讲草木虫鱼皆有情义,不仅有松树的刚强独生、杉树的谦让多生等自然常识,而且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的风骨灵气中积淀着人们庄严的历史情感。巴东《牛为什么犁田》、《猫为什么吃老鼠》、《老鼠子嫁姑娘》、《散闷草》等,当阳的《狗饿雀》、《牛吃草》、《马桑树》等等。一草一木总关情,讲述得别有情趣,如金盆杨的故事:与清江并行的318国道线上有条山溪叫金盆河,河边有一株高达十余米的古杨。它树基粗大,靠地面处有五个大洞,洞孔相连,可容二三人。林业档案称它为金盆杨。传说从前有个四川货郎,路过人洞躲雨,当地一位姓向的女子也人洞躲雨,正遇货郎脱衣拧水,她回头便走,被山洪冲走。货郎奋身救人,送她回家后,又回树洞过夜。向的父母觉得货郎是个诚实的恩人,有意将女子许配他,苦无媒人,便叫女儿请救命恩人来家暂住。次日,向女至树下仰望,货郎问她在看什么?女说:我看它们到底是藤缠树?还是树缠藤?于是货郎大胆求婚,终于缔结良缘。此后,这古杨树下,便成了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香巢。这些故事常把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生长习性人格化,形成整体比况结构以传达讲述者的意趣。有的动物报恩故事中的动物或是以其微薄力量给恩人赚得一点点钱财,或是以其预测吉凶的能力指点恩人避免灾祸,这类报恩故事与原始的图腾崇拜有关,因为幻想故事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风俗必然在其中留下投影。在原始人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具有灵性,他们崇拜自然,崇拜与他们的生存紧密相关的动物或植物,希望它们保佑自己,赐给自己幸福。随着社会的进化,原始观念逐渐淡薄,但却作为原型被幻想故事保留和继承,对后来的幻想故事有极大的影响。
老人说的精选民间故事(热门6篇)【篇三】
西湖民间故事:金牛湖:民间故事
从前,西湖是叫做金牛湖的。
那时候,这湖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沿着湖岸是黑油油的肥沃田地。周围的老百姓都在地里种着庄稼,用湖水来灌溉。稻穗儿长得沉,谷粒儿长得圆,象一串一串的珍珠,真叫人喜欢。农闲了,大家就到湖上打鱼捞虾。人们和睦相亲,过着安乐的日子。
在这湖底,住着一头金牛。只要天晴久了,湖水慢慢浅下去,湖里的金牛就会出现了:老远老远的就能看见它那金晃晃的背脊,昂起的牛头和翘起的双角,它嘴里吐出一口口清水,这样,湖水立刻又涨得满满的了。
有一年夏天,算起来已经九九八十一天没有下雨啦,直旱得湖底朝天,四周的田地都硬得象石头,缝裂得有几寸宽,嫩绿的秧苗都枯黄了。老百姓干渴得眼睛凹进去,浑身没劲。他们天天盼望有金牛出现。
这天早晨,大家正在湖边盼望,突然传来“哞”的一声,哈,果然看见金牛从湖底破水而出。它摇摇头,摆摆尾大口吐水,霎时间湖水又涨满起来。老百姓见了,个个喜得拍手叫好,流出了泪水,感激金牛。又见那头金牛抬起头闪着亮晶晶的眼睛,“哞”的一声,慢慢地,又没人湖中去了。
这样的情景很快就传开了。钱塘县官听到后,捧着肚子笑呵呵他说:“这真是件活宝贝呵,要是把它拿来献给皇帝一定能升官发财!”当下就吩咐手下人,赶紧去把金牛捉来。那些衙役、地保一个个都急匆匆地跑到湖边,抬头望望,眼前却是一片白茫茫的湖水,哪儿还有金牛呵?问问附近百姓,大家见是衙门里的人,不是说没见着,就是悄悄地避开啦。衙役们只得回报了县官。县官心里生气,拈着八字胡须,想啊想的,想出了一条绝办法。
他对手下人说:“既然金牛不见了,沉人湖底,那你们就把老百姓都叫去,把湖水车干。谁不去,就斩谁!”
住在湖边的老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被赶到湖边。他们在县官的威逼下,只得架起水车车湖水。车啊车的,一连车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大家精疲力竭,到了最后那一天,终于把湖水车干。果然,“金牛卧在湖底,它那身上的金光照得天明地亮。
县官走去看看,也被金光照得连眼睛都张不开,但他还吆喝着衙没们赶快下湖去抢金牛。说也奇怪,那金牛好象生了根似的,掀也掀不起,抬也抬不动。老百姓都暗暗打从心里高兴。
县官一看搬不动,就对百姓说:“谁能抬起金牛,赏白银三百两!”可是老百姓都站着不动,气呼呼地不睬他。县官见老百姓不理,就大声怒吼道:“今天若不把金牛抬起,就将你们统统杀头!”这县官的话则说完,只听那头金牛大叫了一声,真象晴天炸了个霹雳。但见飞沙走石,地动山摇,那县官吓得面如土色,双腿发软,心想逃走,可是一步也挪不动。这时,那金牛转着圆溜溜的眼睛,站了起来,又仰天长叫一声,从口中吐出一股白花花的大水,直冲县官、衙役,一下子把他们全都卷入巨浪中去啦。立刻,湖水又满了起来。
从此以后,湖中的金牛不再出现了,湖水再也没干过。人们忘不了金牛,就在湖的旁边城墙上筑起了一座高高的城楼,天夭爬上城楼去盼望金牛。
这座城楼,就是后来的叫“涌金门”。
老人说的精选民间故事(热门6篇)【篇四】
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民间故事
有一嘎老,忠厚善良,长年修行培德。一天,庵堂香姥,告诉他:“某月某日,本地涨大水,你去修造一条船,然后叫你的崽每天都到石象坳去看,石象的眼睛出血,洪水就要暴发。寨子被淹没,你们一家人就躲进船里去。”嘎老一听,心里发慌,急忙问香姥:“隔现在还有多久?”
“不久了。”香姥回答说。
于是嘎老赶急修造了一条船,并叫他的崽每天一大早就去石像坳去观察石象和河水。
一天早上,两个屠夫路过石象坳,见个娃崽赶早在那儿坐着,其中一个屠夫就问:“娃崽,这么早你来这里等谁?”
小娃崽对两个屠夫说:“我不是等人,我来看这石象,我爹叫我每天都来,他说如果石象眼睛出血,这地方就要涨大水,要我一旦发现就立即告诉他。”
两个屠夫一听,觉得荒唐可笑。次日凌晨,他们俩就用竹筒盛了一筒新鲜的猪血赶早经过石象坳,在那个娃崽未到之前用猪血点红了石象的眼睛,企图戏弄那个小娃崽。
待那个娃崽随后来到石象坳,石象的眼睛还在滴血。小娃崽信以为真,急急忙忙跑回家来报告他的父亲。
说来也怪,事后真的涨了大水,还淹没了他们的村庄。那嘎老一家人坐进船舱里,安然无事。
忽听上游有人喊救命,嘎老仔细一看,只见有个小孩伏着一块木板朝他们这边漂来,那求救声惨得可怜。嘎老急忙拔船过去,把小孩救了起来。这孩子姓曾,是个孤儿。
接着,有只猴子也哀叫着被水冲下来,嘎老和他的儿子也救了它,还救了一只来不及躲闪被巨浪冲落水面的喜鹊。
水退以后,嘎老劝姓曾的小孩回家,小孩伤心地对嘎老说,他父母已经去世,家里只剩他一个人,无依无靠,要求嘎老收留他。嘎老心善,收养了他,并叫自己的亲生儿子称他为大哥。
八九年后的一天,京都皇帝失落了玉印,派了许多官员到处寻找。
这时候,庵堂的香姥又告诉这善良的嘎老:“皇帝的玉印吊在井里。”
嘎老知情,就叫自己的孩子下吊井去找玉印,香姥讲的无假,玉印真的在吊井里。嘎老把玉印交给了一位下乡来寻找玉印的官员。
皇帝得到玉印后,转忧为喜,为了答谢这个善良的乡下人,皇帝就把嘎老的儿子接去当附马。
嘎老接到诏书以后,左思右想,不知让谁去为好。这时,他的亲生儿子老二就说:“我年纪还小,让哥哥去吧!”
姓曾的这孩子即老大则说:“爹,我好也是弟好,弟好也是我好,弟去也好,我去也行,不过为了不使弟弟劳累,我先去看一看,回来弟弟再去。”
听两个孩子这么说,嘎老就让收养的儿子老大去了。
谁知老大编了一套假话,到京城蒙骗君主,当上附马以后,忘恩背义,连信都不来一封。
老二想哥哥,跟父亲要了点盘钱赴京去看看究竟,没料到找到哥哥以后,哥哥当面不认他,并狠心地打了他几十大板,把他关进了牢房。
几个月过去了,不见老二回家,嘎老在家干着急。无奈,只好对猴子说:“老三,你能不能去看看,看到底是什么回事,怎么老二去这么久还没回来!”
猴子老三点了点头,次日就日夜兼程地跑去看老二去了。
到京城四五天,一直没找着老二,后来它爬上牢房的窗格上去瞅,看见老二蹲在里面,两眼正盯着它,不讲它也知道了三分。“莫非你是我救的那猴子吧?”老二问。
猴子老三点了点头。
“我被那没良心的关在这里,饭都不给我吃,他想让我活活饿死。”老二对猴子说。
猴子老三于是就去东街偷块油饼西街偷个发糕来给老二吃。日复一日,天天如此,总是脱不开身回到嘎老身边来。
嘎老忧心忡忡,不放心又对喜鹊说:“喜鹊,念我救你之情,你能不能帮我去看一看?”
喜鹊咔咔卡地叫了两声,就向远空飞驰而去。来到宫里,喜鹊累得不得了。恰巧牢房边有棵银杏树,它便在上面暂时栖身。忽见猴子在下面爬窗子,它也飞到窗前去瞅。
老二看见喜鹊,不禁试问:“你莫非是我救的那只喜鹊吧?”
喜鹊咔咔叫了两声,知道是自己的小主人落难在里头,便穿过窗格,落到小主人面前。
老二急忙撕下一块衣角,咬破食指将自己的遇难经过写了一份血书套在喜鹊的翅膀下,催喜鹊赶紧带回家里给他的父亲。
喜鹊日夜兼程回到家里,解下血书给了主人。嘎老看见血书后,知道那忘恩负义的养子关了他自己的亲生儿子,气得他差点昏了过去。这是一个大冤案,岂能任人遭遢!嘎老于是写了状子,直接控告到皇帝老爷那里。
皇帝老爷知道以后,公正执法,将姓曾的小子施以酷刑,即用铜桶让那小子抱住,而后烧火烙死。与此同时,老二被释放出来,替身当上了他原来就应该当的附马。
老二长得英俊美丽,公主见了更是喜欢。所谓“救人无义,救鸟有恩”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老人说的精选民间故事(热门6篇)【篇五】
清朝民间故事:冤鬼奇案:民间故事
清朝雍正年间,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
直隶总督府后院书房中,残烛摇曳。总督唐执玉仍在执卷读书。这位康熙年间进士出身的直隶总督,一向为官清正廉明,口碑颇佳。
忽然,纱窗外传来阵阵凄哀的哭声,在寂静的深夜,听起来令人心里发毛。唐执玉急唤僮仆开门察看。这小书僮战战兢兢开门往后院一看,惊叫一声,便瘫软在地上。唐执玉抖擞精神,仗剑而出。只见夜色树影之下,阴森森跪着一人,面绿发红,指甲约有两寸长。这分明是一个厉鬼呀!
唐执玉顿时面色如土,但转念一想: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况且我乃堂堂钦命大员,怎能惧怕区区一个小鬼呢?于是强作镇定,朗声说道:“下跪之鬼,可有冤情?且与本官道来。”那鬼幽幽说道:“我叫冯德生,生前家住武清县,在经商途中,被强人所杀。武清县令这个昏官,抓了个无辜的良民,却任真凶逍遥法外。久仰大人青天之名,今夜打扰,望大人为我伸冤。”唐执玉急忙追问:“请问那真凶是何人?”那鬼一字一顿地说了十六个字:“一口天上,一口土里,屋后是河,宅边有柳。”言毕,翻墙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武清县两名差役解送来一名囚犯,到总督府报告凶案。唐执玉听罢案情,不由一惊,原来这正是冯德山遇害案。想起昨夜冤鬼之辞,唐执玉忙问差役:“死者在何处被杀?”差役回答说:“是在武清县柳家庄附近。”唐执玉又问:“这柳家庄后可有一条河?”差役回答:“正是。”唐执玉一拍惊堂木,传令道:“速将柳家庄名叫吴吉的人拿来!”书僮在一旁听了暗想:“一口天上,一口土里,不正是吴吉二字吗?心中对唐执玉的才智暗自佩服。”且说抓来吴吉,带上堂来,一番审问,唐执玉随即命将他押进死牢。唐执玉又把差役原先押解来的那个杀人凶犯提到堂上,对他说道:“本官一向秉公断案,你的冤情现已昭雪。我今天已烧化纸符一张,让那为你诉冤的冯德山的亡魂于三天之内送来诉状。你可暂给家人捎信,报个平安,待本官得了诉状,即可放你?”三天后的夜里,果然冤鬼又出现了。唐执玉接过那鬼递上的诉状,忽然将它一把撕碎,大喝一声:“给我将这厮拿下!”四下里埋伏的衙役一拥而上,当场把这鬼生擒。
经过审讯,真相大白:其实,这“鬼”是人装来骗唐执玉的。那凶犯杀死冯德山后被捉拿归案,为求生路,和家人商议,花重金收买了一个善于飞檐走壁的贼人,扮作冤魂,嫁祸于人。
众衙役和小书僮又惊又佩服,问唐执玉是如何识出这“冤鬼”是假扮的。唐执玉笑道:“本官从不信世上真有鬼存在。况且我观察后院墙上有明显脚蹬过的印痕,鬼的来去,会有这么笨拙吗?于是,我将计就计,引出此‘鬼’,昭明实情。”
无辜的吴吉被送回柳家庄,杀人凶犯和装鬼飞贼被依法严惩。这一段唐执玉计破“冤鬼”奇案的故事,在民间被传为佳话。
老人说的精选民间故事(热门6篇)【篇六】
婺源民间故事:老虎外婆: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姆妈让儿子女儿去给娘娘①送米枣②,娘娘家住在另一个村子,有好几里山路。
姐弟俩在路上有说有笑地走着。
半路上,碰到了一个老虎。
老虎问姐弟俩:你们到哪里去?
姐弟俩回答:我们给娘娘送米枣呀。
老虎说:我就是你们的娘娘啊。
姐弟俩不信,说:我们娘娘的面③上有六粒斑七粒痣,你面上冇④痣,不是我们娘娘。
老虎说:我刚刚筛米,脸上有灰,我去溪里洗洗就会看得见。
说完,老虎走到溪边捡了几个螺蛳贴在脸上,给姐弟俩看。
姐弟俩信以为真,就跟着老虎回家了。
走到一个山洞前,老虎说:到了,今夜就住这里。
姐弟俩有些不信。
老虎说:不曾晓得你们要来,而今⑤天断暗⑥了,我老人家走得慢,赶不到家。
吃完夜饭,老虎让姐弟俩困觉。
弟弟要和娘娘睡一头,姐姐就只好睡另外一头。
困觉时,姐姐摸着娘娘,奇怪地问:娘娘,你怎么身上有毛啊?
老虎说:我老人家怕冷,用羊毛盖着。
姐姐也就不怀疑了,懵懵懂懂就睡着了。
半夜里,老虎把睡一头的弟弟给吃了。姐姐被吵醒了,听到娘娘吃东西的声音,就问娘娘:娘娘,你吃什么啊?
老虎说:我饿了,在吃你们送的米枣。
姐姐说:娘娘,我也要吃。
老虎把弟弟的手指头掰了一个递给姐姐。姐姐放进嘴,这米枣肉咬不动啊,又有汁水滴着,还有腥味呢,还咬到手指甲,感到奇怪,仔细摸摸,是人的指头!真是吓煞⑦人啊。
姐姐心里很害怕,想逃跑。她想了一个办法。
姐姐对老虎说:娘娘,我要出恭⑧。
老虎对她说:外面有老虎的,时间别太长,我用绳把你的脚系起来,一扯你,你就要回来。
说着,老虎用绳子一头系着姐姐的脚,一头牵在自己手里。
姐姐赶紧离开了,悄悄地解下绳子系在一棵大树上,并脱掉自己身上的衣服挂在树干上,就好比一个人站着不动那样。姐姐趁此机会逃走躲了起来。
老虎等啊等啊,快天亮了,一直不见姐姐回头,就不高兴了,喊:你不要冻病了,你家姆妈会怪我没把你带好。姐姐也不应老虎,老虎一扯那绳子,扯又扯不动,就去追,朦朦胧胧中,看着姐姐的衣服挂着,以为是姐姐本人,就扑了上去,一头撞到大树上,没想到,老虎用力过猛,就撞死了。
后来呢,姐姐被过路人救了下来。
⑦吓煞:吓死。
⑧出恭:大便。
(婺源女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