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美丽竹山道德感言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生态文明美丽竹山道德感言

怎样突出十堰文化优势,发挥十堰文化的作用?

一、十堰地区文化资源的构成  (一)十堰地区具有丰厚的远古文化遗存。

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70—80万年前的郧县梅铺猿人遗址、约50万年前的郧西白龙洞猿人遗址和约100万年前的郧县猿人遗址。

特别是在“郧县人”遗址中,发现了两具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这证明了汉水中上游的十堰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在旧石器文化遗址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神农架红坪犀牛洞遗址。

它的发掘为高海拔山地旧石器时代考古提供了良好前景,为深入研究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类型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

十堰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厚,主要分布于汉江两岸及其支流的河谷,其中最重要的是房县七里河遗存。

  (二)十堰地区文化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成分是神农文化。

海拔3100多米的神农架,被称为“华中屋脊”。

相传炎帝神农氏在十堰这片土地上“斫木以耜,揉木以耒”,开创了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

神农文化里重要价值成分是草药文明。

这里草药文化博大精深。

房县历史上曾为楚地,但是盛行于楚的巫术在这里并不盛行。

绝大多数病人信草而不信巫。

草药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信仰,这是神农文化里的重要价值成份。

  (三)十堰地区的文化底蕴是楚文化。

十堰地区的文化是多样的,蕴含着秦文化、楚文化、巴文化,以及长江文化、汉水文化、巴山文化,但最基本的文化底蕴是楚文化。

《楚辞·九歌》即源于楚地民间祭神歌舞。

楚辞的宗师是屈原,据传十堰是屈原创造楚辞“骚体”的源泉之一。

楚人尊凤,凤凰象征高贵圣洁、吉祥如意,是楚人崇拜和敬仰的图腾。

楚长城是我国最早的内长城。

其中心地段在十堰境内竹溪县和竹山县,全长180公里。

这是古老祖先留给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对我们研究长城起源、楚文化、古代战争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四)十堰地区最负盛名的是武当文化。

武当文化从其内涵上讲,应定义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道教精神为核心,以武当山地域为中心,在周边文化的影响下,经长期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武当文化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保合太和,天人合一;重人贵生,诚心向善等思想;这些构成了武当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典型特征。

  (五)十堰地区最具特色的是移民文化。

十堰地区历史上是一个著名的移民区,从先秦到当代,大体经历了五次移民潮。

十堰房陵(房县)、上庸(竹山)等地,崇山峻岭,地广人稀,历来是古代废黜帝王诸侯的流放地。

在历史长河中,被史学家浓墨重彩记载的流放到房陵的王侯将相就有十五位之多。

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中宗李显,被贬谪流放到房县达14年之久。

这种宗室贬官的流放,不仅带来了宫廷礼仪、饮食、风俗等上层文化,而且使十堰本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尤其值得关注的文化植入现象是武当山建筑群。

明初永乐九年到二十二年(公元1411—1424年),明成祖调集军民工匠20余万人大修武当山,由此汇集的多元移民文化和风俗彼此融合,交互影响,积累了丰厚的武当文化资源。

移民改变了文化的时空分布。

十堰本土文化正是在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改造、吸收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地区文化特色,积累起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

  (六)十堰地区具有多姿多彩、古朴稚拙的民俗民间文化。

自古以来,秦巴山区的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在此集散,巴蜀秦楚文化在此交流积淀,这里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风貌醉人,地方特色浓郁,表现出十堰地区古朴稚拙的民俗文化的秀美画卷。

地处汉水之滨的武当山区伍家沟村,蕴藏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淀,使民间文学作品透出朴实、地道、稚拙、原始的风貌。

民俗民间文化是民众生存和精神需要的产物。

鄂西北地区社会生活习俗特色鲜明,民间文学艺术及地方戏曲多姿多彩,蕴含着人伦为本的思想道德、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及合和圆满的生活理想的精神内涵。

  二、十堰地区文化资源的特征  (一)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具时代性。

时代性是十堰地区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它浓缩了中国历史与文化在时代变迁中产生、延续、继承和发展的每一个过程。

从郧西、郧县三次发现古人类化石,尤其是在郧县曲远河口发掘的两具100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为我们探索人类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旧石器、新石器、古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使我们感受到了鄂西北地区文化悠久古老的历史。

神农炎帝传说,周朝时期以上庸国为首的“西土八族”,楚人立国使荆楚文化的植入,明代武当道教文化的兴盛直至到十堰现代发展和车城的崛起,都可以从文化的脉络中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文化传承的时代性。

  (二)十堰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所谓地域特色是指鄂西北地区虽然远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由于特殊地理位置、环境及不同时代形成的文化氛围,必然形成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

鄂西北境内山脉分属三系:秦岭东段余脉延伸到本地区北部,武当山展布于中部,属大巴山延脉北支,南部为大巴山东段余脉构成的神农架为代表的中、高山地貌。

在这三面环山的地形中,汉水由西向东横穿鄂西北北部,以及境内堵河等多条河流形成的河谷平地沿汉水两岸由西向东扩展,最终在东北部与地交鄂、豫两省的平原融为一体,从而在三面环山的封闭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开放性。

由于地处鄂、豫、陕、渝边缘地带,各种风格文化因子在这里聚合,在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地方文化特点,与接纳吸收外来文化开放性的同时,封闭的地理环境对保存、延续已有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鄂西北独具特色的武当道教文化、上世纪80年代在神农架发现的被学术界称为“汉民族的创世史诗”的《黑暗传》,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武当吕家河民歌村及其所伴随的体现了当地传统特点的民俗活动,它们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流传至今,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十堰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多元性。

这是许多地方文化及区域文化不多见的现象。

十堰地处鄂、豫、陕、渝四省交界之处,东西南北文化在此交汇。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别属北方的仰韶文化、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

十堰地区是历史上重要的移民区,从秦汉开始至明清,由于移民历史的长久性和来源的多元性,丰富的外来文化,以移民为载体,与本土文化交融交汇,相辅相成,形成了十堰地区文化多元形态。

  (四)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具有兼容性与和谐性。

循着十堰地区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的脉络,我们可感受到它的开放、兼容和博大。

随着各色各样的移民往来,使十堰地区文化具有多元发生、多元并存、多维发展的样态,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纳并蓄,相互作用、和谐共生,形成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特别要提到的是武当道教文化,它始终具有一种开放和兼容并蓄的精神,它不仅吸收了老庄哲学思想,秦汉道家学说,儒家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东汉以前的神仙信仰和方士方术、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而且吸收和保留了荆楚巫俗文化的许多因素。

同时它也不排斥佛教等其它宗教,具有中国道教三教合一的特点。

十堰地区的戏曲、民歌,采纳东西南北中,相互交融,各种风格曲调相得益彰。

现代化的车城十堰,更是一个随着几十万建设大军的移入而带来的又一次多元文化的融合。

  (五)十堰地区的文化资源具有极其富集和厚实珍贵性。

在十堰地区文化中,有“郧县人”的100万年以前人类头骨化石,有大量旧石器和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址,有被誉为汉民族神话创世史诗的《黑暗传》,有代表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武当山古建筑群,有被誉为“民间文化半坡遗址”的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有被誉为“汉族民歌第一村”的吕家河民歌村,这都体现了十堰地区文化资源的富集和珍贵厚实,值得骄傲和尊重。

  三、十堰文化资源的价值  (一)十堰地区文化资源极富精神价值。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价值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遗产体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共同心理结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特点,这是民族精神赖以存在的深厚土壤和现实基础。

而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该民族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因而民族精神可以深化人们对人生的理解,鼓励人们对人生创造性的追求,培养人们对人生事业的崇高感及进取奋发的意志,使整个民族在经济上获取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上也获得提升。

蕴含着民族精神文化资源是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价值不可估量。

从地域文化来说,文化资源承载着人们对故乡和家乡的丰富情感,珍惜这份文化资源,可以激发人们爱国、爱乡的巨大热情,从而产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不竭动力。

  (二)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富集而且珍贵,它是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其自身演变、传承的过程,凝聚了我们祖先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经验,是极具历史价值的文化宝库,其中的许多成分是中华传统主流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无限丰富的灵感资源,其精华是我们祖先对人、生命、社会和自然的一种关注和永恒的期盼,是一种灵动的文化自觉。

重视它的历史文化精神,呼唤文化自觉意识,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特殊意义。

  (三)十堰地区的文化资源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

十堰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而灵动,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基因和动力。

从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寻找精神文明之根,认识它的文化价值,从文化资源中为文化的传承、创新寻找创造的灵感和源泉,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四)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

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品位高而又密集、珍贵的文化资源,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基础。

一方面,通过文化资源的发掘的整理,积极推进地域文化的发展,使其在多样化、多层次发展基础上既有百花齐放、又不断融入主流文化中,从而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激励和规范功能。

另一方面,文化资源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在发展地域文化的同时,挖掘整理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兴办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旅游发展,是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如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神农架原始森林是现代旅游者的重要目的地,研究其文化资源内涵,为提高十堰区域文化地位,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为十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